-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一、指導思想、發展原則和戰略目標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堅持黨管人才原則,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加快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創新,充分開發利用省內省外及海外人才資源,以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為重點,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由物力資本優先積累向人力資本優先積累轉變,推動人才發展由政府主導向多元開發轉變、總量擴張向素質提升和結構優化轉變,確保在人才資源總量、人才素質結構、人才發展環境、人才開發投入和人才使用效能上有重大突破,實現人才大省向人才強省跨越,為加快“八大經濟區”、“十大工程”建設進程,推動黑龍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構建和諧龍江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和廣泛的智力支持。
(二)發展原則
人才優先,引領發展。把服務科學發展作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確立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人才優先發展的戰略布局,堅持人才資源優先開發、人才結構優先調整、人才投資優先保證、人才制度優先創新,以人才優先發展引領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以用為本,優化結構。把用好用活人才、充分發揮人才作用作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務,積極為各類人才干事創業和實現價值搭建平臺,引導和鼓勵各類人才向經濟社會發展一線集聚,加快人才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人才結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
突出重點,統籌推進。突出培養造就一批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大力開發經濟社會重點領域急需緊缺專門人才,充分發揮高層次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才隊伍建設中的引領作用,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全省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區域競爭力。
整體開發,多元投入。充分調動全社會人才開發的積極性,推進城鄉、區域、產業、行業和不同所有制人才資源開發,鼓勵和支持人人都作貢獻、人人都能成才、行行出狀元,健全政府引導、用人單位主導、社會共同開發的多元投入機制,整合各方面資源和力量,形成推動人才工作的強大合力。
優化環境,激發活力。著力打造有利于人才發揮作用的政策環境、社會環境、工作環境、生活環境、學術環境和文化環境,健全完善人才培養開發、評價發現、選拔任用、流動配置、激勵保障機制,最大限度地激發人才的創造活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到黑龍江發展、更多的創新成果到黑龍江轉化,使黑龍江成為各類人才創新創業的熱土。
(三)戰略目標
到2020年,黑龍江省人才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和造就規模宏大、結構優化、布局合理、素質優良、效能明顯的人才隊伍,形成環境一流、機制靈活的人才工作體制機制,確立黑龍江省人才競爭比較優勢和對俄羅斯等周邊國家人才的地緣優勢,進入全國人才強省行列。
——規模不斷壯大。人才資源總量540萬人,年均增長6.3%左右。
——結構趨于合理。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領域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實現倍增目標,產業和區域人才布局趨于優化。
——素質明顯提高。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受過高等教育比例達到21.12%,每萬勞動力中研發人員達43人年。
——環境更加優化。符合各類人才特點、有利于促進人才全面發展的人才開發制度體系基本建立,創新活力強、創業成本低、服務效能優、人居條件好的人才環境基本形成,鼓勵人才創新發展、支持人才干事創業的社會氛圍更加濃厚。全省人力資本投資占GDP比例達到13%。
——效能明顯增強。人才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增強,人才貢獻率達到35.5%;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形成一批具有核心技術和支柱企業的高新技術產業群。
省人才發展主要指標
注:人才貢獻率數據為區間年均值,其中2008年數據為1978—2008年的平均值,2015年數據為2008—2015年的平均值,2020年數據為2008—2020年的平均值。
二、人才隊伍建設主要任務
(一)突出培養造就高層次科技創新創業人才
圍繞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建設創新型省份的需要,以高層次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和團隊為重點,培養造就一批能夠突破關鍵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型科技領軍人才、工程師、高水平創新團隊和依靠核心技術自主創業的科技企業家,注重培養一線創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建設宏大的創新創業型科技人才隊伍。到2020年,研發人員總量達到10萬人年,高層次科技創新創業人才總量達到1100人左右,高層次科技創新團隊達到50個左右。
主要舉措: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學校教育和實踐鍛煉相結合、國內培養和國際交流合作相銜接的開放式培養體系。組織實施科技創新創業人才推進計劃、高層次學術英才支持計劃,推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工程、院士后備人選支持計劃、長江學者支持計劃,完善龍江學者計劃和科技創新團隊建設計劃。組織實施科技企業家培育計劃、優秀企業家培養工程和高端經營管理人才引進工程。推進產學研合作,重視發揮企業引才用才的主體作用,建設一批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引導校企、校地共建各類創新創業載體,推動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向企業集聚或依靠核心技術自主創業。
(二)大力開發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急需緊缺專門人才
適應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和構建和諧龍江的需要,加大重點領域急需緊缺人才開發力度。到2020年,在裝備制造、能源、石油化工、煤化工、信息、生物技術、農林科技、生態環境保護、現代交通運輸、國際商務、金融財會、旅游開發與管理等經濟重點領域培養開發急需緊缺專門人才15.6萬人;在宣傳思想文化、政法、教育、醫藥衛生、防災減災等社會發展重點領域培養開發急需緊缺專門人才18.6萬人。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各類專業人才數量充足、整體素質和創新能力顯著提高、人才結構趨于合理。
主要舉措:加強產業、行業人才發展統籌規劃和分類指導,開展急需緊缺人才需求預測,定期發布急需緊缺人才目錄。調整優化高校學科布局,強化黑龍江省經濟社會重點領域專業設置,構筑符合黑龍江省需要的學科體系。大規模開展重點領域專門人才知識更新培訓。制定優惠政策,加大黑龍江省急需緊缺人才引進力度,引導和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和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向經濟重點領域集聚,加強與海內外新興產業領域的合作開發,建設一批新興產業基地和創新創業人才基地,引進和培養經濟重點領域急需緊缺人才。完善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基地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的功能,加強宣傳文化領域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建立重點領域相關部門人才開發協調機制,加強政法、教育、醫藥衛生、防災減災人才培養。
(三)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
1.黨政人才隊伍
按照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的要求,以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為核心,建設一支眼界寬善謀大勢、思路寬善求創新、胸襟寬善聚人心、善于推動科學發展的高素質黨政人才隊伍。到2020年,總量相對穩定、結構更加合理、專業化水平明顯提高,全省黨政人才大學本科以上學歷達到85%,其中研究生學歷達到10%。
主要舉措:適應科學發展要求和干部成長規律,組織實施黨政人才素質能力提升工程、公務員能力培訓計劃、公務員公共管理培訓工程,構建理論教育、知識教育、黨性教育和實踐鍛煉“四位一體”的干部培養教育體系,開展大規模干部教育培訓,加強干部自學。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用人標準,樹立堅定信念、注重品行、科學發展、崇尚實干、重視基層、鼓勵創新、群眾公認的用人導向,加大領導干部跨部門、跨市(地)交流力度,推進黨政機關重要崗位干部定期交流、輪崗,完善公開選拔、競爭上崗等選拔任用方式,注重從基層和生產一線選拔黨政人才,科學構建黨政人才實績考評體系。加強女干部、少數民族干部、非中共黨員干部培養選拔和教育培訓工作。健全權力約束制衡機制,加強干部管理監督。
2.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
適應黑龍江省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需要,以提高現代經營管理水平和企業國際競爭力為核心,以戰略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為重點,加快推進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職業化、市場化、專業化和國際化,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眼光、市場開拓精神、管理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優秀企業家和一支高水平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到2015年,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總量達到35萬人;到2020年,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總量達到52萬人,培養造就50名在全國同行業具有領先地位的優秀企業家,2000名高層、10萬名中層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國有企業領導人員通過競爭性方式選聘比例達到50%。
主要舉措:組織實施優秀企業家培養工程、高端經營管理人才引進工程、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提升工程、經營管理“未來之星”培養工程,依托知名跨國公司、國內外高水平大學和其他培訓機構,加強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訓。采取組織選拔與市場化選聘相結合的方式選拔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健全企業經營管理者聘任制、任期制和任期目標責任制,實行契約化管理。完善以市場和出資人認可為核心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評價體系,積極發展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評價機構,建立社會化的職業經理人資質評價制度。健全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經營業績評價指標體系,完善年度薪酬管理制度、協議工資制度和股權激勵等中長期激勵制度。
3.專業技術人才隊伍
適應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需要,以提高專業水平和創新能力為核心,以高層次人才和緊缺人才為重點,造就一批位居世界科技前沿、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的高級專家,打造一支規模宏大、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到2015年,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達到230萬人;到2020年,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達到255萬人,高級、中級、初級專業技術人才比例為10∶40∶50。
主要舉措:深入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組織實施學科專業梯隊建設“535”工程、青年英才開發計劃、高素質教育人才培養工程、宣傳文化人才培養工程、全民健康衛生人才保障工程,進一步擴大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培養規模,提高專業技術人才創新能力。重視傳統產業、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各類技術人才的培養,加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文化、教育、衛生等領域人才培養開發力度。發揮各類社會組織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作用。制定雙向掛職、短期工作、項目合作等靈活多樣的人才柔性流動政策,引導黨政機關、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專業技術人才向企業、社會組織和基層一線有序流動,促進專業技術人才合理分布。統籌推進專業技術職稱和職業資格制度改革,改進專業技術人才收入分配等激勵辦法。改善基層專業技術人才工作、生活條件,拓展職業發展空間。注重發揮離退休專業技術人才的作用。
4.高技能人才隊伍
適應老工業基地振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需要,以提升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為核心,以中、高等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為主體,以技師和高級技師為重點,建設一支數量充足、門類齊全、梯次合理、技藝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到2015年,高技能人才總量達到42萬人;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總量達到46萬人,占技能勞動者的總數的30%,其中技師、高級技師達到20萬人。
主要舉措:完善以企業為主體、職業院校為基礎、學校教育與企業培養緊密聯系、政府推動與社會支持相結合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培訓體系。加強職業培訓,改革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和頂崗實習。加強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在職業教育中推行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促進技能人才評價多元化。組織實施“55139”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職業技能競賽和崗位練兵活動。制定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辦法。完善高技能人才評選表彰制度,進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經濟待遇和社會地位。
5.農村實用人才隊伍
適應現代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以提高科技素質、職業技能和經營能力為核心,以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農村生產經營型人才為重點,著力打造一支服務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數量充足的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到2015年,農村實用人才總量達到75萬人;到2020年,農村實用人才總量達到150萬人,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1年,中專以上學歷增加到50萬人,每個行政村主要特色產業至少有3至4名示范帶動能力強的帶頭人。
主要舉措:深入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素質提升計劃、新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場縣共建人力資源共享工程,重點實施現代農業人才支撐計劃、鄉村農業技術人員培養計劃,充分發揮農村現代遠程教育網絡、各類農民教育培訓項目、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各類職業學校和培訓機構的主渠道作用,大規模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培訓。鼓勵和支持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牽頭建立專業合作組織、專業技術協會和農業企業,加快培養農業產業化發展急需的企業經營管理人員、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帶頭人和農村經紀人。在創業培訓、項目審批、信貸發放、土地使用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積極扶持農村實用人才創業興業。開展農村實用人才技能職稱評定,加大對農村實用人才的表彰激勵和宣傳力度,提高農村實用人才社會地位。繼續開展城鄉人才對口扶持,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發展急需的農業技術推廣、教育、衛生等方面人才培養的支持力度。
6.社會工作人才隊伍
適應構建和諧龍江的需要,以人才培養和崗位開發為基礎,以社會福利性、公益性機構、社會組織和城鄉社區社會工作人才建設為重點,培養造就一支以中高級社會工作人才為主體,專業化、職業化服務水平和整體素質較高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到2015年,社會工作人才總量達到3萬人;到2020年,社會工作人才總量達到10萬人。
主要舉措:健全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會組織的政策,推進公益服務類事業單位、公益類社會組織和城鄉社區組織建設,扶持民辦社工機構,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和崗位開發力度,落實薪酬待遇,完善激勵措施,引導以社區工作人員為主體的社會工作人員向有職業資格的社會工作者轉變。加快構建不同學歷層次教育協調配套、專業培訓和知識普及有機結合的社會工作人才培養體系,選送有發展、有潛力的社會工作人才到高校和專業機構深造。建設一批社會工作培訓基地,加強社會工作從業人員專業知識培訓。加強社會工作者隊伍職業化管理,建立社會工作人才和志愿者隊伍聯動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