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東莞3月15日電(李映民 吳錦勇 葉間開)時下,中國未來經濟社會建設者和社會消費一大群體的大學生,因欠缺法律知識儲備和理解,防范意識和能力較差,加之時間、精力、財力和經驗缺乏,成為了消費弱勢群體。
華南師范大學的小余就是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面對消費侵權,他認為維權很麻煩,“幾塊錢的東西,又要打電話,又要坐車,太浪費時間了”小余坦誠,就算遇到問題也從來不會去投訴,而且他也不知道怎樣去投訴。
大學生小倫在購買數碼產品時則會找熟人購買,他說,“如果有問題也比較方便解決,現在市場黑暗,就算有問題也不能退貨、只能換”。另外,小倫覺得投訴用處不大。他說,“宣傳力度還是不夠大,我都不知道怎樣去維權。”
五邑大學的小黃以前也買過一臺質量有問題的手機,也曾試過投訴,但因為回復慢、效率低,小黃干脆把手機換了。她對記者說道,“我一般選擇去一些品牌店,那樣質量才更有保障。”
今年已經大四的阿勇則向記者問道:“12315投訴電話是否收費?”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現不少大學生無法準確說出12315這個投訴電話,而且很多大學生不知道投訴的渠道。
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的建設者,也是逐漸成熟的消費群體。保護大學生的合法權益,也就是保護未來的生產力,把握潛在的消費傾向,才 能更好地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相關專家建議:加大對大學生消費維權投訴舉報的處理力度;加大打假扶優、消費維權力度,促進市場經濟秩序規范;通過外部監督暢通大學生維權渠道;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和依法維權意識,擴大維權組織的社會影響;引導和扶持企業自主創新,打造知名品牌,提升“中國制造”質量水平。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