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嚴重饑荒不到50年之后,中國成了世界第三大糧援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報告顯示,2005年中國在全球糧食捐助排名中僅次于美國和歐盟。
這份報告凸顯了中國在亞洲日益提升的經濟影響力,表明該國在確保本國糧食安全上走過的路有多長??紤]到中國要養活13億人口,且大部分國土不適合農耕,中國在消除饑餓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顯得非同一般。
中國約10年前達到95%的糧食自給自足。不過正如專家指出的,糧食自給并不必然導致糧食安全。但中國的家庭糧食安全空前穩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中國有關負責人稱,中國為抗擊饑餓和營養不良所做的努力是“驚人的”。
相比之下,印度在中國之前就達到了糧食自足,但直到今天,全球35%體重不足的兒童是在印度。印度有5700萬營養不良的兒童,而中國只有700萬。
在中國,體重不足的5歲以下兒童從1990年的19%降至2005年的不到7%。世界糧食計劃署駐華代表處指出,上世紀90年代,中國僅用10年就使饑餓人口減少了1/3。反觀印度,從糧食安全或經濟機遇及福利的角度看,糧食總量的增加并沒有給貧困階層帶來好處。
今天,中國在糧食生產上已較少關注糧食自足了,而是著眼于提高競爭優勢。比如,上世紀90年代,盡管中國對大豆需求巨大,且缺乏種植大豆的適宜條件,卻并沒從國外進口。而去年,中國進口了2600萬噸大豆。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負責人說:“中國對進口大豆需求的增加,不僅僅因為國內生產不能滿足需求。我們認識到進口是更好的選擇,應集中搞最適合我們國家生產的東西?!币郧?,中國自己種植大豆,進口豆油等有附加值的產品。如今,中國進口大豆,并在國內進行加工,這意味著在國內創造了更多的工作機會。
以世界銀行的一天一美元的標準衡量,在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有1/3人口屬于“貧困”人群。如今,相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比例還不到10%。
中國取得的進步涵蓋各個領域。在基礎教育的各方面,中國都遠遠超過了印度。2000年,印度孩子完成小學5年級教育的只有47%,而中國達到98%。據估算,印度年輕男性文盲率為20%,中國還不到1%。在社會進步的很多領域,中國將長期引領其他發展中國家。
在印度,人們對中國的六車道高速路和流光溢彩的大商場羨慕不已。中國的世界一流的基礎設施確實值得效仿,而中國在教育及糧食安全等領域取得的成就同樣值得我們學習。對印度來說,單單達到與中國同樣的GDP增長是不夠的。在抱有任何“趕超”中國的幻想前,印度必須養活本國孩子并為他們提供教育機會。
(摘自8月10日《印度教徒報》,原題:糧食安全——中國的成功故事,作者帕拉維·艾亞爾,汪析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