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目前的做派來看,曼德爾森已經下決心使第三版提議獲得通過。如此強硬的背后是否有更深的含義?是否預示著他對中歐貿易摩擦的處理手腕更趨強硬?
從目前的態勢看,歐盟可能將有兩大動作:一是出臺第一份對華貿易戰略文件;二是就貿易逆差問題向中方施壓。
中歐貿易的不斷上升讓歐盟開始思考其總體戰略問題。歐盟貿易總司的官員向《財經時報》透露,歐盟委員會正在醞釀對華貿易戰略文件,預計2006年年內出臺。雖然其具體內容目前還是歐盟的最高機密,但從近來曼德爾森一系列的表態來看,歐盟對中國的態度依然是審慎的。
2006年5月,曼德爾森在瑞士發表一個關于對華貿易戰略的演講,稱中國是“貿易領域全球化中的一個最大挑戰”,歐洲必須把中國視為“一個威脅、一個機會和預期的全球伙伴”。他說,中歐貿易中的“關鍵挑戰”在于知識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和投資機會。
然而,曼德爾森并沒有點出另一個近期可能引發中歐爭吵的問題——貿易逆差?!敦斀洉r報》從不同渠道了解到,一些機構組織正在就此問題在游說布魯塞爾,要歐盟仿效美國,就此問題向中國施加壓力。
歐盟的智庫——歐洲政策中心中歐關系研究員Axel Berkofsky日前向《財經時報》表示,歐盟委員會是掌握情況和數字的,它不應該對此問題裝聾作啞。據Axel提供的單方面的數字,2004年,歐盟對華貿易逆差達到800億歐元,2005年達到1000億歐元,2006年當然會更高。
Axel Berkofsky同時也認為,經貿關系是中歐關系中最具實質內容的部分,雙方一定要妥善處理好貿易逆差問題。
從目前情況看,歐盟委員會和各成員國在此問題上尚未形成合力。雖然歐盟駐華使團曾經公開提及這一問題,但歐盟委員會自身從未公開討論這個問題。從紡織品、鞋等問題來看,利益集團的前期游說總是秘密進行,一旦歐盟公開討論貿易逆差,可能事態已經嚴重,中國必須要事先有所防范。
當然,曼德爾森出手之前必定慎之又慎,畢竟中歐經貿的盤子越來越大,歐盟與中國這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額正以每年超過20%的速度增長。2005年,中歐雙邊貿易額達到2600億美元,2006年預計可能突破3000億美元。
據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關呈遠大使介紹,截至今年6月,中歐雙邊貿易額已達120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0.8%。去年,中國從歐盟引進技術金額達46億美元,占中國對外引進技術總額的48%,其份額遠遠超過美國、日本。(向長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