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長期以來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承擔著北糧南運的重要任務,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全國而言,北糧南運戰略意義非同尋常。近年來,隨著東北地區糧食外運規模不斷擴大,交通運輸、收費政策等瓶頸已日益凸顯。專家建議,有關部門盡快出臺政策措施,消除北糧南運面臨的障礙,確保糧食南運大通道暢通無阻。
糧食南運體系日漸完善
隨著北糧南運物流體系的日趨完善和現代物流業的發展,近年來東北地區外調的糧食規模不斷擴大,發展勢頭看好。
在近期于內蒙古通遼市舉辦的“2006中國玉米論壇”上,大連北良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李紅速等業內人士介紹說,近年來,東北地區糧食南運港口、鐵路體系已較完善。
據李紅速介紹,目前東北地區已形成以北良、大連、營口、錦州、丹東5處港口為主的糧食南運港口群。5個港口已建糧食轉運泊位10個,其中2萬噸以下泊位2個,2萬噸至5萬噸泊位4個,5萬噸以上泊位4個,筒倉、場地總數分別達230多處和220多處,而且仍在增加。
航運發展的同時,東北地區的鐵路散糧運輸能力近年來也大為增強。散糧車效率高,耗損率低,目前已得到廣泛應用。據了解,目前東北地區的大型散糧車運輸企業已增至8家,散糧車增至4720多輛,年運力達1500萬噸以上。目前,散糧運輸已成為東北地區糧食流通模式的主流,有效提高了物流效率,降低了成本。
在現代物流業的推動下,近年來北糧南運的規模迅猛增加。目前南方各省均已與東北地區建立了玉米、大米等糧食購銷關系。以玉米為例,2001年東北地區玉米南運量僅773萬噸,2005年已達到1416萬噸,增加近一倍。
鐵路運輸制約南運大通道
眼下,鐵路運輸仍是北糧南運面臨的最大瓶頸。據吉林省吉糧集團等企業的負責人介紹,眼下自備車、路用車運輸政策差異大,糧食南運面臨多方掣肘。
據部分糧食流通企業的負責人反映,糧食南運目前在鐵路運輸上存在3大困難:
一是糧食企業請車難,目前東北地區不少糧庫的請車兌現率僅在10%左右,“僧多粥少”,外運受阻。
二是鐵路運輸綜合費用高。據李紅速等人介紹,以哈爾濱至上海為例,一般情況下業內測算的陸海聯運包糧每噸成本為190.3元左右,散糧每噸成本為180元,包糧鐵路運輸每噸成本為155.3元左右,但如果加上其他費用,包糧的鐵路運輸成本每噸將增至255.3元左右,嚴重壓縮了糧食企業原本微薄的利潤空間。
三是“北糧南運”的通道狹窄。山海關是“北糧南運”鐵路運輸的主通道,但每天只能通過各種貨車60列左右,還存在原煤、原油、原木和原糧運輸相爭的問題。尤其是按照鐵路運輸政策,散糧專用列車目前尚不允許入關,嚴重影響了“北糧南運”效率。加上鐵道部對散糧車采取自備車與路用車兩種模式管理,自備車綜合運費比路用車每噸高出10元左右,使自備車運營受到影響,打擊了糧食企業采用自備車運糧的積極性。
陳舊體制拖累北糧南運
目前,體制不順也嚴重拖累了北糧南運的實施。
據中國市場學會理事長高鐵生等糧食專家分析,近年來我國糧食流通體制改革雖然取得較大進展,但非市場化因素尚有較多遺存,比如東北地區的糧食流通企業多數尚未進行現代企業制度改革,市場化程度亟待提高。
此外,作為我國糧食主產區,東北地區糧食企業數量很多,但規模小、功能單一的問題比較突出,各種糧食物流資源分屬不同地區、行業系統和部門,糧食物流各自為政的問題嚴重,糧食跨區域、跨行業、跨部門流動和資源共享存在障礙。
值得重視的是,近年來東北地區的糧食深加工能力迅速擴張,部分專家已開始擔心主產區糧食深加工能力的過快擴張將對“北糧南運”造成沖擊。
盡快建立“高效通道”
一些專家建議,針對目前北糧南運遭遇的瓶頸,有關部門應盡快出臺政策措施,打造糧食南運的“高效通道”。
首先,東北糧食產區應進一步推行散糧陸海聯運方式,挖掘現有鐵路、海路運輸潛力,打通北糧南運的海路、陸路聯運通道。同時,加大鐵路建設投入力度和大連至煙臺的輪渡建設步伐,扶持集裝箱糧食物流業發展,盡快消除運輸瓶頸。
第二,國家應出臺優惠運費政策,適當降低運糧成本,統一自備車、路用車收費標準,減少雜費種類。同時,出臺價格、運費、稅收等優惠政策,鼓勵散糧運輸等現代糧食物流業發展。
第三,調控產區糧食深加工業與銷售區的關系,防止糧食深加工業盲目擴張。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糧食局等部門應聯合出臺政策,規范糧食主產區玉米等糧食深加工發展,警惕盲目投資、重復建設造成資源浪費和行業大起大落,避免糧源大戰,保證糧食產銷布局合理化。
第四,國家有關部委應盡早出臺政策,對東北地區的糧食物流設施布局制定整體規劃,整合物流資源,打破條塊分割,提高物流效率。隨著糧食南運規模的快速擴大,也應出臺政策,遏制各地盲目投資興建物流設施、購置物流工具的沖動。(任會斌 徐 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