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全國人大常委會連續兩年調研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一攬子計劃實施情況,并建議將城鄉居民基本住房建設納入“十二五”規劃。
全國人大財經委主任委員石秀詩昨日向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作跟蹤調研報告。今年5月至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調研組對保障性住房建設投資,教育和衛生等社會事業投資,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投資,以及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村民生工程投資進行跟蹤調研。
重大投資可創2200萬崗位
石秀詩表示,重大公共投資項目拉動了投資和經濟增長,有效擴大了就業,據有關部門測算,近兩年新增投資計劃,可以創造2200萬就業崗位。
針對跟蹤調研中發現的問題,調研組建議將城鄉居民的基本住房建設納入“十二五”規劃,建立政府主導、企業運營、居民參與的基本住房共建機制。并將解決民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作為“十二五”期間的一項重點任務。
建議加快基本住房保障立法
石秀詩表示,應建立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居住權是居民的一項基本權利,逐步建立起比較統一的保障模式。在房源籌集上,應堅持宜修則修,宜建則建。建設投資應當以政府引導、社會投入為主。在保障方式上,應以發放租賃補貼,增強低收入居民承租住房的能力為主。在資金籌措上,實行金融扶持為主,財政投入主要用于對低收入困難家庭購房或租房的定額補助。
他同時建議加快基本住房保障立法進程,盡快將基本住房保障納入法制化軌道。
在保障房建設的分報告中,調研組提出,住房保障的原則應當是根據中國經濟發展水平、政府和民眾的承受能力,確定居民住房保障的基本標準,凡是居民住房低于基本住房標準的,都應當納入保障范圍,逐步予以解決,凡是已經高于基本住房標準的,則不再列入保障范圍。
保障房應打破戶籍限制
跟蹤調研報告建議改變目前一些地方只考慮有當地戶籍居民的住房保障,不考慮外地戶籍人口的住房保障,只考慮城市居民的住房保障,不考慮農村居民的住房保障,只考慮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不考慮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等有失社會公平、公正的問題,防止有些居民既買不起商品房,又享受不到保障房,引發新的社會矛盾。
在建設中,對一些經過修繕仍可居住的房屋應充分利用,避免不符合實際的“大拆大建”,造成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