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世界文化現代化的歷史經驗
關于世界文化現代化的歷史經驗,相信不同人會有不同答案。本期報告第一章歸納了世界文化現代化的54個事實,第二章總結了世界文化現代化的12個啟示。雖然這些工作對于總結歷史經驗是有幫助的,但是,如果全面總結世界文化現代化的歷史經驗,將大大超出本期報告的容量。所以,下面重點分析對我們借鑒意義比較大的經驗,供大家討論。
(1)文化現代化既是一種歷史必然,又是一種文化選擇。對于人類文化而言,文化現代化是一種歷史必然,代表了人類文化發展的主方向。對于不同國家和民族而言,文化現代化是一種文化選擇。選擇了文化現代化的國家和民族,就會推進文化現代化。沒有選擇文化現代化的國家和民族,就會停留在原有文化、傳統文化或原始文化階段,與人類文化前沿的距離越來越遠(表3-3)。文化選擇是文化自由的一種表現形式。文化自由是人類的一種根本權利。任何民族和國家都有文化選擇的權利。任何民族和國家的文化自由和文化選擇,都不應以損害其他民族和國家的文化自由和文化選擇為代價。每個民族和國家,都需要承擔自己選擇的后果。
(2)文化現代化既有國家利益導向,又有市場需求競爭。文化現代化的二重性是由文化的二重性決定的。文化具有兩種屬性。首先,文化具有民族屬性。文化可以作為一個民族和國家的身份標識,簡稱文化身份,體現文化權益。其次,文化具有商品屬性。文化可以作為一種大眾商品,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生產和交易,并獲得經濟利益。所以,文化變遷受到國家利益和市場競爭的兩種作用。文化二重性必然導致文化現代化的二重性。文化現代化的二重性表現為:既要維護國家文化權益和文化創造力,又要提高文化生活質量、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務的國際競爭力。文化現代化過程有兩個導向:國家利益和市場需求。對待文化現代化的二重性,不同國家有不同做法。有些國家強調國家的文化權益,有些國家強調文化的商品屬性。
(3)文化現代化既有高度的多樣性,又有部分的趨同性。文化現代化多樣性的主要表現是:① 不同國家和不同領域的文化現代化具有不同特點;② 世界文化是多元的;③ 許多國家包括發達國家內部的文化也是多元的;④ 文化生活方式具有多樣性等。文化現代化具有部分趨同性的主要表現是:① 不同國家的文化設施、文化產業、科學技術、經濟文化和生態文化等具有一定的趨同性;② 文化生活質量具有一定的收斂性或部分的趨同性;③ 國際文化和國際制度具有部分的趨同性;④ 工業文化、城市文化和網絡文化具有部分趨同性等。雖然文化現代化具有多樣性,但是,文化現代化仍然有一般規律。
(4)文化現代化具有一定先導作用。① 文化現代化走在世界現代化的前列。一般而言,文化現代化可以追溯括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和啟蒙運動,世界現代化的起點是英國工業革命。啟蒙運動是文化現代化的起點,是歐洲現代化的先導,也是世界現代化的先導。② 發達國家歷史經驗表明,先有思想解放,后有現代化。先有科學革命和啟蒙運動,后有英國工業革命、美國革命和法國大革命等。③ 在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可以推動文化現代化。
(5)創新是文化現代化的根本來源。如果沒有創新,文化現代化就成為無源之水。在人類文化前沿,文化現代化更多是一種自然演化,但自然演化不是天體自轉,而是由創新和擴散等推動的。事實上,文化現代化的每一次革命性進步,都是重大創新和擴散的結果。
(6)文化現代化不是單一的,而是有多種表現形式。文化現代化可以是快速的,也可以是相對緩慢的;可以是革命性的突變,也可以是漸進性的變化;可以是一種靜悄悄的變化,也可以是一種轟轟烈烈的社會運動。18世紀的法國大革命和20世紀60年代的歐美學生運動,就具有革命的色彩。20世紀70年代環境運動引發的環境文化變化,具有社會運動的性質。20世紀80~90年代的信息革命引發的網絡文化變遷,也具有革命的色彩。當然,信息革命引發的文化革命沒有暴力,只有爆炸性的信息化浪潮,是一種和平的文化革命。
(7)文化現代化研究需要避免線性思維。文化現代化是多維復合的,不同文化領域的變遷有不同特點。有些文化變遷是非線性的,如文化制度和文化觀念的轉向,包括從傳統文化向現代文化、從現代文化向后現代文化、從工業文化向生態文化的轉向等。有些文化變遷具有部分的線性特點,如科學技術、文化知識、文化設施和文化產業的發展等。文化現代化是部分可逆的,在某些條件下文化現代化可以發生局部逆轉。文化現代化需要避免單向的機械思維。
(8)文化現代化離不開國際互動,不能閉門造車。文化現代化是一種國際文化互動,包括文化的國際合作、國際交流、國際競爭和國際沖突。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文化現代化,不從其他國家吸收文化要素;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文化現代化,會拒絕國際文化交流與文化合作。不同國家的文化競爭力和影響力存在差異,文化現代化的發達國家具有較強的文化競爭力。
(9)文化現代化沒有最佳模式,只有理性選擇和路徑依賴性。文化現代化的實質是相同的,但形式是多樣的。文化現代化的目標是相同的,但路徑是多樣的。文化現代化的要求是相同的,但模式是多樣的。例如,不同國家的語言、文學、藝術、哲學、宗教、法律、文化體系和文化傳統是不同的,文化政策和文化選擇具有很大差異,不能簡單模仿。文化現代化的先行國家,創造和積累了歷史經驗;文化現代化的后進國家,既會承受國際壓力,也可獲得諸多借鑒。
(10)文化現代化不能簡單進行水平比較。文化現代化包括語言、文學、藝術、哲學和宗教等的變化,這些變化很難進行發展水平的跨國比較和歷史比較。文化現代化的國際比較,只能在有限范圍內進行,如文化生活、文化設施和文化產業等。
(11)文化現代化不是對傳統文化的全面否定。文化現代化不是割斷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聯系,不是全盤否定和拋棄傳統文化,也不是全面發展傳統文化,而是對傳統文化的部分繼承和發展、對傳統文化的部分否定和轉折、對傳統文化的合理保護和有效利用。在文化現代化過程中,傳統文化持續存在并發揮作用。例如,古典科學、古典哲學、古典藝術、古典文學、宗教、語言和世界文化遺產等,迄今是各級學校的教科書的重要內容;古典藝術、古典文學、普通文化遺產和無形文化遺產等,是文化產業的重要資源等。
(12)文化現代化需要重視文化遺產的合理保護和利用。在文化現代化過程中,對文化遺產的作用的認識是逐步深化的。文化遺產的作用主要有:民族文化身份的重要元素、文化創新的重要源泉、文化產業的重要資源、文化多樣性的組成部分、文化競爭力和文化影響力的重要成分等。文化全球化不是削弱文化遺產的作用,而是突出文化遺產的國際意義。文化遺產的合理保護和有效利用,可以看成是文化現代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而且是不可替代的部分。
(13)文化現代化包括世界文化的五大變化。首先是文化中心化,指少數強勢文化的中心地位得到鞏固和加強的現象。其次是文化邊緣化,指部分文化的社會地位和國際影響日漸勢微的現象。其三是文化遺產化,指部分文化失去社會功能、而被作為文化遺產保護起來的現象。其四是文化消失化,指部分文化失去傳承、記錄或保護而消失的現象。其五是文化商業化,指文化載體和文化要素被商業化開發和經營的現象。世界文化的五大變化,導致了世界文化體系的結構變化。不同文化的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將隨之變化,從而影響世界現代化進程。
(14)文化競爭力逐步成為國家的核心競爭力。一般而言,文化現代化包括文化分化和文化去分化的兩個階段。文化分化是指文化從社會整體中分化出來,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領域,就像政治領域和經濟領域一樣。獨立的文化領域,是一個自治的領域,主要表現是文化的專業化和職業化。文化去分化是指文化與社會、文化與經濟的高度融合,文化與社會和經濟的邊界模糊化,具體表現是文化經濟化、經濟文化化、文化社會化和社會文化化。文化分化使文化獲得獨立地位。文化去分化導致文化影響滲透到全社會。當文化去分化達到一定程度時,文化的主導作用就日益明顯,文化競爭力成為國家的核心競爭力。文化競爭成為國際競爭的制高點。(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 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中國現代化報告2009——文化現代化》 何傳啟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