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現代化的現狀分析,需要識別目前中國文化現代化的實際進展、國際相對水平和國際環境。其中,關于國際環境前面已有分析。要認識中國文化現代化的實際進展和國際相對水平,就需要進行國際比較。有些國際比較可以定量分析,如文化生活、文化設施和文化產業的國際比較等;有些國際比較只能定性描述,如純粹文化、文化制度和文化觀念的國際比較等。國際比較的定量分析,包括中國與世界水平和發達國家水平的比較等。
文化現代化的現狀分析,可以沿著三條線路進行。第一條線路是按文化生活、文化內容、文化制度和文化觀念4個層次進行分析。第二條線路是按文化發展、文化轉型和國際文化互動3個方面進行分析。第三條線路是按純粹文化、文化設施、文化產業等10個分領域進行分析。下面主要從整體和分領域角度,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討論中國文化現代化的現狀。
1、中國文化現代化的基本現狀
中國文化現代化的整體現狀,可以從現代化階段、現代化水平(國際地位)和現代化分布等方面來認識。現代化水平可以通過文化生活現代化、文化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比較來判斷。
(1)中國文化現代化的目前階段
根據文化現代化理論,文化現代化的階段與現代化的階段是基本一致的。目前,中國處于第一次現代化的成熟期;第一次現代化尚沒有完全完成,第二次現代化的要素已經大量存在;中國屬于兩次現代化并存的狀態。與此相適應,中國第一次文化現代化尚沒有完成,第二次文化現代化的大量要素已經存在,屬于兩次文化現代化并存的狀態。
一般而言,第一次文化現代化是從農業文化向工業文化的轉型,第二次文化現代化是從工業文化向知識文化的轉型。從生產力和現代化角度分析可以發現,目前中國文化的結構特點是
兩次文化現代化并存和四種文化并存(表3-27)。這四種文化分別是農業文化、工業文化、網絡文化和生態文化。從文化結構角度看,目前中國文化現代化處于四種文化相互作用的階段。
(2)中國文化現代化的目前水平
由于文化現代化包含可以國際比較的因素,也包含不可以國際比較的因素,所以,一個國家的文化現代化水平是難以定量分析的,也是難以國際比較的。一般而言,國家文化現代化有3個政策目標,它們分別是:(1)維護國家和民族的文化權益,(2)提高公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質量,(3)提高文化創造力、文化競爭力和文化影響力。雖然文化現代化的國家水平很難進行國際比較,但是,國家文化政策目標的實現程度的部分內容是可以比較的。在沒有找到更好辦法的時候,可以用國家文化政策目標的實現程度(可以比較的部分)的國際比較來代替國家水平的國際比較。具體而言,就是用國家文化生活現代化、文化創造力、文化競爭力和文化影響力的國際比較,來部分地反映文化現代化的國家水平的國際比較。
2005年,中國文化生活現代化指數達到世界初等發達國家水平,排131個國家的第57位;中國文化競爭力指數達到世界中等強國水平,排120個國家的第24位;中國文化影響力指數達到世界強國水平,排130個國家的第7位。由此可見,中國文化現代化的目前水平,大致屬于世界初等發達國家水平,與中國現代化的目前水平(初等發達國家水平)大致相當。
(3)中國文化現代化的地理分布
中國文化現代化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文化多樣性和文化不平衡性。以長江流域文化發展為例,目前在長江上游地區,還有原始文化的痕跡,如摩梭族的母系文化和西雙版納的刀耕火種文化;在中游地區,農業文化普遍存在;在下游地區,工業文化漸成主流;在長江入???,上海的知識文化和網絡文化已經興起。這與世界文化現代化的歷史進程是吻合的。
從生產力和現代化角度分析,長江流域文化發展是有序的,從上游到下游,工業文化和網絡文化的比例上升,農業文化的比例下降,生態文化的比例先降后升,文化現代化結構的地區差別比較明顯(圖3-2)。在某種程度上,長江流域文化變遷和文化分布是人類文化變遷的一個歷史縮影。長江流域的文明現象被概括為人類文明進程的長江模型(何傳啟,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