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出健康,“化”出戰斗力
晚餐時分,記者走進北海艦隊某潛艇基地剛遠航歸來的一個艇員隊的食堂,卻沒有看到以往“接風宴”的熱鬧場面,相反伙食葷菜少,素菜多。高級營養師昃鋒揭開謎底:官兵在海上時間較長,腸胃蠕動功能受到影響,大魚大肉反而會導致消化不良。
無獨有偶。在北京軍區某機步團一營食堂門口,擺著一臺體重秤,旁邊墻壁上是一張巨大的《體重標準對照表》,官兵每周都要根據體重狀況適當調控飲食。三級士官李衛賓說:“以前只對魚啊、肉啊感興趣,現在知道了人體每天需要的營養是有指標的,多了也有害健康。”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軍營飲食文化建設悄然改變著官兵的飲食觀念,提高著官兵的文明素養,內化為部隊的“軟實力”。去年底,北海艦隊某潛艇基地10名官兵應邀與來訪的外軍官兵共進午餐。吃的雖然是西餐,但從餐巾的擺放,到刀叉的使用,他們舉止得體,落落大方,在這場“餐桌外交”中遞上了一張“文明名片”。
“軍營飲食文化不是社會飲食文化,它是為部隊完成特殊任務而形成的物質保障的精神總結。”北京軍區某師師長張海青說,我們應該緊緊圍繞“軍”字做文章,讓飲食文化有“兵”味、有“野”味,在戰斗力上開花結果。
華北某基地,硝煙彌漫。北京軍區某機步團按照“一支炊管隊伍、平戰兩個編組”的要求,建立平戰轉換保障機制,組織生活保障中心人員與預編炊事員進行模塊化勤務編組,進行實戰化保障演練,確保隨時都能拉得出、供得上、保障好。
黃海某軍港,風大浪高。剛剛結束遠航歸來的海軍某潛艇基地官兵面色紅潤,精神飽滿。該基地以建設軍營飲食文化為契機,通過軍民聯合攻關,在解決多種新鮮蔬果水下長期保鮮這個“老大難”上取得突破,水下長航艇員仍能吃上新鮮的“綠色食品”。
東北某機場,戰鷹刺天。沈空某場站為飛行員建立個性化食譜,改變了過去粗放式的飲食保障模式,根據飛行員的個性需求缺啥補啥,實現了保障與戰斗力需求的“無縫鏈接”,飲食保障更加精確化。
一位學者說,文化是不隨空間拓展而縮水,卻隨時間推移而增值的現象。隨著改革的深入,新的問題和需求不斷浮出水面:軍營飲食文化建設如何與軍隊建設轉型和軍事訓練轉變同頻共振?面對現代戰爭的高強度、快節奏,飲食保障怎么改進?武器裝備信息化含量越來越高、操作越來越復雜,官兵營養怎么跟進?執行多樣化軍事任務日趨常態化,保障如何配套?……一個個問號不斷激起各級“糧草官”思想的漣漪,化作深化飲食保障改革的堅實腳步。 (夏洪平 高志文 馬仕府)
相關鏈接:
現代軍營飲食文化新理念
●健康理念:由吃飽求生存向吃好求健康轉變。
●文明理念:由集體合餐向分餐、自助轉變,就餐行為由隨意向規范轉變。
●安全理念:由強調飲食衛生向強化食品安全轉變。
●質量理念:由重視食物數量向數質量并重、以質量為主轉變。
●人文理念:食堂由單一的供餐向生理補給、心理調節和精神培育的多功能轉變。
●效益理念:由分散保障向集約保障、手工制作向機械加工和信息化管理轉變。(總后軍需物資油料部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