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能源危機
“人造太陽”一旦商用化,人類將不必再擔心能源問題,但它不是永動機
“這是一個耗資巨大的項目,從申請到建成,花了3.2億元人民幣。后來又申請了1.95億元做外圍裝備。此外,每年需要大約3600萬元的運行費。它一運行,就要持續兩個月。今年5月份開始,它要開始做實驗。”羅家融告訴記者。
“人造太陽”項目一旦實現商用化,人類將不必再擔心能源問題。在投入商業運行之后,只要往設備不斷輸入氘和氚,在里面發生聚變反應,它就能源源不斷地釋放出能量,而氘可以從空氣中提取,氚可以從海水中提取,廉價而且數量豐富,可以給人類使用1億年。因此,設備也就永遠轉下去。
羅家融告訴記者:“從這個意義上說,核聚變是解決人類能源問題最關鍵的最終的一步。關于這一點,沒有哪個能源學家會反對。”
“但人造太陽是永動機的概念并不成立,因為需要注入氘和氚,氘和氚就是能量,而永動機是不需要能量給予的。”羅家融強調。
羅家融和他的同事們研制的EAST試驗裝置具有國際先進水平,是世界上第一個全超導非圓截面核聚變實驗裝置,它的影響力已經輻射到了法國馬賽市郊的卡達拉舍。
多國參與
“人造太陽”的實驗堆將耗資100億歐元,中國承擔占總投資9%的費用
卡達拉舍是ITER實驗堆的建造地。2008年開始,ITER計劃進入正式實施階段,實驗堆將在這里動工建造。ITER計劃預計持續35年,前10年用于建設反應堆;后20年用于操作實驗;最后5年是將實驗的反應堆活化、拆除。在今后35年間,這個“人造太陽”的實驗堆將耗資100億歐元以上。中國最終承擔占總投資9%的費用,約合100億元人民幣。
實際上,ITER計劃也是迄今為止中國參與的最昂貴也最具挑戰性的大科學工程國際合作項目,目前由歐盟、中國、日本、美國、俄羅斯、韓國、印度七方共同參與,利用磁約束等離子體進行受控聚變研究。
即將建造的ITER裝置和EAST極為相似,好比是一個放大版。“和現在的EAST相比,ITER裝置要大5倍。而預研堆比ITER裝置還要大5倍。”羅家融告訴記者。在今后ITER建造的10年中,中國將支持在EAST裝置上進行前期研究開發,為ITER裝置的運行和開發做好相關準備。中國科研人員將根據“采購包”的要求,制造各類部件,運往卡達拉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