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中新網廣州12月18日電 (楊薇) 第三屆廣州國際干細胞與再生醫學論壇18日在廣州召開。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院長裴端卿在此間表示,近年來,干細胞研究成為國際科學前沿領域,也引起了中國國內的高度重視。目前,中國科學家正在以豬為樣本展開干細胞研究,替代傳統實驗品小白鼠,以便在再生醫學領域取得突破。
據悉,干細胞是一種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細胞,具有再生人體各種組織器官的潛在功能,醫學界稱為“萬用細胞”。ips細胞也稱誘導多能干細胞,是將皮膚細胞等成體細胞,在體外誘導成具有多能性的干細胞。中國幾年前就開始在干細胞研究進行布局,目前,廣州、北京和上海,是中國內地干細胞研究的3大重鎮。
裴端卿介紹說,根據中國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中國陸續組織實施16個重大科技專項和“發育與生殖”“干細胞”等6個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其中,“不同組織與疾病來源的ips多能性差異及其調控的分子機制研究”、“發育于生殖重要哺乳動物模型的建立”兩個項目,列入了中國今年實施的“干細胞”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首批啟動的項目,其中前者支持力度達到5年2800萬元人民幣。
而“發育于生殖重要哺乳動物模型的建立”項目,則將開展以豬為模型的干細胞研究,“以往,都是以小老鼠為基礎,這屬于西方的研究方式”,裴端卿說,但若進行針對人體再生器官應用,以豬為樣本則更有優勢,“這個研究一旦獲得突破,中國將在干細胞研究方面處于世界領先,而且能掌握更多的核心技術”。
在當天論壇上,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牽頭承擔的兩個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正式啟動,其中“不同組織與疾病來源的ips多能性差異及其調控的分子機制研究”項目,其首席科學家由西班牙人米格爾·艾斯特班擔任。這在中國國內屬首次由非華裔外國人擔任首席科學家。
對此,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副司長廖小罕評價說,這是中國主體科技計劃中非華裔外國人首次成為項目首席科學家,標志中國在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資源上邁出新的一步,以后會有更多的國外優秀人才也將在中國獲得發展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