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強調增長方式改革
新京報:“轉型”是十二五的關鍵詞,其中之一是“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但是轉變發展方式已講了很多年。你認為十二五要怎么走這一步?
遲福林:轉變的大趨勢我想已經明確,一個是投資主導逐步轉向消費主導,二是工業主導逐步轉向城市主導,最后由中高碳經濟轉變為低碳經濟。其實這不僅是趨勢,現實性也很強。
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涉及一系列結構性的改革,比如財稅體制改革、政績考核,以及和政績考核相關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另外還有資源環境稅的問題等。所以,經濟增長方式的矛盾,是一個結構性的矛盾,解決這一矛盾,一方面要靠自主創新,改變粗放型的增長方式,還要靠結構性改革來解決。
新京報:如何克服這些因體制改革而遇到的阻力?
遲福林:不是說十二五完成所有改革,但是我想,十二五會加重改革的分量。十二五規劃中,會更強調改革對于增長方式轉變的作用。
本報記者 吳鵬
同題問答
【對話人】
遲福林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
梅新育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
關鍵詞:包容性增長
經濟增長應結合社會進步
今年9月份,胡錦濤提到了“包容性增長”,包容性增長在十二五中會如何體現?
遲福林:“包容性增長”其實是對發展方式轉變的基本要求,前提是滿足人的自身發展的需求;另外這種增長是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相結合的;第三,這個增長必須在利益協調中滿足多數人利益。所以包容性增長的基本出發點,就要轉變現在以總量為目標的基本發展方式。包容性增長要滿足多數人的利益,這就要調節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梅新育:這個“包容性增長”是希望調整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在尊重現實、維持大局穩定的情況下漸進改善,所以才有“包容”一詞。我想,應該在國內收入分配調整、經濟增長與環境協調、國際經濟關系協調這三個方面體現出來。
關鍵詞:政府轉型
政府應保有強大行動能力
體制的改革,勢必會涉及政府的“轉型”。政府轉型在十二五期間的難點在哪里?
遲福林:政府轉型現在面臨的一個大問題是,我們到底是實行市場主導下的政府作用,還是實行政府主導下的市場作用。另外,政府的理念轉變,也是難點。
一個轉型的政府,需要在理念上有四大轉變——從經濟增長向經濟發展理念的轉變,從國富優先向民富優先的轉變,從做大蛋糕向分好蛋糕的轉變,國有資本從盈利型向公益型的轉變。但是政府轉型會遇到部門利益、地方利益的阻力。
梅新育:我想難點在于以下幾條,一是如何保證政府的強大行動能力,同時又防止其遭遇濫用。后一點媒體講得很多,前一點很多媒體忽視了。
(政府)不僅能夠提出簡潔、鮮明、有力的目標口號鼓動全社會干勁,而且能夠有條不紊地組織實現目標,這一點正是中國與印度等新興市場的關鍵區別。對于一個大國而言,沒有強大的政府行動能力是萬萬不能的。
另一個是要如何保持政府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強大能力,同時又避免被資本收買。就總體而言,政府應該有能力在必要時強力調整利益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