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編者按:10月15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集中聽取、討論和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建議》(以下簡稱“十二五”規劃建議),而“十二五”規劃的主基調是“加快經濟方式轉變”。
在討論“十二五”規劃建議的同時,五中全會也將總結“十一五”規劃的完成情況。“十一五”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績?“十二五”規劃會布局哪些重大的戰略任務?中國發展方式轉型的關鍵和重點在哪里?如何正確定位中國當前的發展階段,我們還需要做什么樣的努力?帶著這些問題,人民網理論頻道記者電話專訪了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陳平教授。
最近幾年開始有人認識到,中國改革開放已經超出了西方主流學者的預期,中國的崛起,改變了世界的格局。西方知識分子開始反思文藝復興以來西方文明的局限,重新估價中國文明的潛力。中國是否要告別、或正在告別摸著石頭過河的時代,把中國經驗總結、歸納出新的科學理論,社會發展是否進入了呼喚科學發展、理性規劃的時代?
陳平教授認為,中國正在告別從摸著石頭過河的時代,轉變成觀全局航海,這個全局要包括歷史的經驗,以往文明成敗的經驗。理解西方問題的根源,也就找到中國發展的機遇。
“十一五”四大成就 中國的宏觀調控全世界最有效
記者:在討論“十二五”規劃建議的同時,五中全會也將總結“十一五”規劃的完成情況。在您看來,“十一五”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績?在這些成績的基礎上,即將召開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即將實施的“十二五”規劃應該在哪些方面做出相應的調整和改善?
陳平:我認為“十一五”時期,中國取得的成就有如下幾個方面比較突出:
一、中國的宏觀調控是最有效率的,經濟發展平穩過渡。如果從國際標準來看,有一個成績是舉世震驚的,就是中國政府證明了其宏觀調控是全世界最有效率的,超過美國、歐洲和日本,中國經濟發展平穩過渡。在奧運會以前,西方發達國家是不承認中國的經驗的,西方媒體聯手組織了一場全世界的反華鬧劇。沒多久金融危機來了,全世界都對中國服氣了,但這只是事實服,心里是不服的。因為中國沒有理論來闡釋中國的宏觀調控為什么能比其他國家做得好。國內一些人反而認為這是歪打正著,是國進民退等說法,往往是從西方中心論出發的主觀判斷,而非客觀的科學分析。中國為什么宏觀調控和穩定發展做得比其他國家好,我認為這是一個值得深究的問題。
二、中國基礎設施建設在拉動經濟上的效果也得到了世界的認可。但是日本經濟在90年代停滯了十年,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卻毫不起作用,為什么?。中國在面對金融危機出口大幅下降的時候,大力地投入基礎設施,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機場建設,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經濟發展是持續的。現在連美國也承認了,要學中國,巴西也要學中國搞基礎設施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