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中國已從摸石頭過河走向觀全局航海的時代
記者: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發展是摸著石頭過河不斷探索的過程。最近幾年開始有人認識到,中國改革開放已經超出了西方主流學者的預期,中國的崛起,改變了世界的格局。西方知識分子開始反思文藝復興以來西方文明的局限,重新估價中國文明的潛力。中國是否要告別、或正在告別摸著石頭過河的時代,把中國經驗總結、歸納出新的科學理論,社會發展是否進入了呼喚科學發展、理性規劃的時代?陳教授,您是如何定位中國的發展階段的?
陳平:科學不是最終的答案,科學是探索的方法。用科學方法進行研究,然后得到科學的結論,用以解決現實的問題。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初,摸著石頭過河的目標似乎是沒有疑問的,就是發展市場經濟,而市場經濟的模式主要以當時最強大的美國為標準的,所以,中國很多的改革,包括產權改革、金融改革、會計規則、公司治理等,大量都向美國學習,當然也吸收歐洲國家的技術和東亞出口加工的經驗,但主要是借鑒美國模式。現在面臨重大的金融危機,美國對自己的發展模式產生重大質疑的時候,因為中國自己以前并沒有市場經濟的經驗,我們多數經濟學家的理論實際上是從美國教科書上學到的,不理解華盛頓共識的全面市場化和私有化在拉美和東歐造成的嚴重后果,不理解混合經濟(包括國有和非盈利經濟)對提供公共品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性,因而難以理解中國宏觀政策比西方更有效的根源。
現在面臨的國際變局是美國為中心的金融體系和全球化難以維系,美國維持現狀的利益集團拒絕和新興國家平等合作,國內保護主義的浪潮日益高漲,中國能否走出美國主導的全球化,能否超越歐盟的局限,避免日本的彎路,這是沒有前人的現成道路可循的,摸著石頭過河的問題已經變成一個觀全局航海的問題。當年哥倫布為什么要航海找新大陸?因為聽說馬可波羅講了東方的神秘,他一定要到東方去,他起碼還有一個模糊的東方,即中國、印度那邊的美景是他要尋找的目標。據說,他的航路是在鄭和留下的海圖的啟發下摸索出來的。中國現在面臨的世界格局如何呢?美國金融危機,的表面原因是房地產泡沫和金融投機,深層原因上是美國和歐洲高福利、高消費的生活方式,加上美國高度的軍備開支、負債,歐盟東擴帶來的財政負擔,無法維持金融市場的信用,更無法應對中國等新興國家的全球競爭。中國必須發展替代的全球經濟互動體系和金融模式,才能把握發展的自主權。后美國主導的世界格局會如何演變?中國自己的發展道路怎樣?這些問題需要用科學的方法探索。這包括探索歷史經驗,也包括分析世界各國的局勢。現在我們中國的理論界基本上對國內的問題討論很多,而對全世界的大局、問題、和機遇還缺乏深入研究。國際競爭,必須知己知彼。關鍵的問題還是要改變中國自我中心的發展心態,從摸著石頭過河,轉變成觀全局航海,這個全局要包括歷史的經驗,以往文明成敗的經驗。理解西方問題的根源,也就找到中國發展的機遇。
記者:正確定位中國當前的發展,我們還需要做什么樣的努力?觀全局航海,需要著重突破當前阻礙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哪些障礙?
陳平:定位中國的文明到底要建設一個什么樣的格局,這樣一個新的理想既符合中國的實情,又能夠給其他民族和國家帶來希望,這是需要我們探索的。如果說有科學理論的話,實際上這個科學理論還在探索之中,我們只能用科學的方法來探索,我們看不到現成的答案,但是大家可以爭論、討論,尤其要討論我們現在引進的美國、歐洲的經濟發展模式,包括它的社會保障制度,包括它的管理產業格局到底問題在什么地方,什么是新的經濟增長點,哪些環節是不可持續、必須改革的。中國的生態環境、資源狀況和人口壓力,遠比美國、歐洲大,所以,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和美國、歐洲已經走過的道路,顯然是不可能重復的。
這次金融危機證明西方經濟學“理性人”的前提和最優化的追求,是人類歷史上的烏托邦,是不符合現實的。市場經濟,尤其是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有嚴重的不穩定性和內在危機。
觀全局航海,要有兩個突破:第一個突破,就是突破英美模式的市場經濟;第二突破,就是突破包產到戶的傳統限制,然后發展新的勞動分工城鄉格局。
包產到戶的體制,實際上只是當時一個暫時的退去的措施,從過渡集體化的人民公社,退向包產到戶。但是,這是建立在中國小房基礎之上的。我在中國做了很多調查,看了不少地方,停留在原來包產到戶模式上的最典型的就是小崗村。小崗村可以解決溫飽問題,但是跳不出溫飽陷阱,不是一個可以持續發展的模式。如何整體規劃,發展新的模式,從總結到理論的研究,都需要有重大的突破。
實際上現在中國的實踐遠遠走在理論的前面。中國的經濟學理論主要還是在那里消化西方的教科書經濟學,實際上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創造的大量成功經驗沒有得到很好總結,實際情況還可能出現以西方錯誤的理論來批評中國成功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