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邊機制只是“空中閣樓”?
《國際先驅導報》:沈大偉教授曾向美國政府建議,奧巴馬政府應考慮每一兩年召開一次美中日三邊峰會。也有一些專家提出“中美日三邊機制”。在奧巴馬時代,中美日建立三邊協調機制是否有必要?可能有哪些共同話題?要克服哪些障礙?
沈大偉:的確,我建議這三國的領導人至少每一年半就聚一次。三國政府機構在地區和全球事務中的合作,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很明顯經濟穩定是三邊議程的頭號議題 ——美日中是世界上三個最大的國家經濟實體,沒有三國政府的積極協調,全球金融穩定無法實現。氣候變遷是三邊合作的另一個關鍵問題。另外亞洲還面臨一些非傳統安全挑戰。
加藤嘉一:我也從日本外務省的有關人士聽說過類似的構思。必要性也很明顯,利大于弊,如果它成立,為三邊關系的發展,東亞地區的穩定起到獨一無二的作用。共同話題也很多,“象征意義”同樣很重要。
至于障礙,我們首先需要克服來自“思維”的障礙,比如,許多美國人和日本人還是把中國視為威脅,中國是危險的共產主義國家;許多中國人認為日本是不正視歷史的,很有可能復活軍國主義的,缺德的國家;許多中國人認為,美國是鼓吹民主、人權、自由,瞧不起中國沒有政治自由的國家;許多日本人認為,美國有可能拋棄日本,靠近中國。這些相互持有的疑慮和不信任也將給三邊關系機制化進展蒙上不可忽視的陰影。
時殷弘:三方坐在一起,有什么可談?什么實質問題都談不了,也解決不了。經濟問題,美國若和中日借錢,得分開談;朝鮮問題,日本插不上手;軍事同盟問題,那就更不用談了;臺灣問題,中國不允許這么談。我認為目前而言,這樣的三邊峰會的時機、條件都遠遠不足。
孔哲文:我的確聽過這樣的建議,我認為在一些議程的探討上,主要是經濟和環境問題,以及一系列安全問題,如海軍的合作,公海上的巡邏和能源安全問題等,這樣的三邊會談還是有可能舉行的。但是這樣的三邊會議也得冒很大的風險,當討論到一些涉及其他國家的課題時,又不太可能就拋開其他國家談。
美國最棘手的問題就是,如何平衡處理與中國和日本的關系。如果在加強和日本的同盟關系的同時,又不使美中、中日關系疏遠,這是最理想的。(感謝劉勇先生為本次報道提供的幫助)(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