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風不起浪
謠言有多種形式。一種是毫無根據,一種是有某些影子,在流傳中逐漸變形、扭曲,在不同程度上背離事實,甚至面目全非,所謂“無風不起浪”是也。
上引蔣介石所記,當時重慶流傳的關于蔣經國的“緋聞”:“在渝有外遇,且已生育孳生,已為其外遇之母留養”云云,顯指其與章亞若的戀情及生育孝嚴、孝慈一事,只不過將發生在贛州的事移到重慶了。同樣,蔣介石在重慶時期的“婚外情”也有某些“影子”。
一是戴季陶在重慶時曾公開聲言,他和蔣介石在日本時共同喜愛一位日本女子,蔣緯國即為蔣介石與該日女所生。
蔣緯國的身世長期不明,戴季陶關于緯國為蔣介石早年與日本女所生的說法自然會在重慶流傳開來,并逐漸演變為蔣介石在重慶時與某護士生子的“緋聞”。
蔣介石“婚外情”另一“影子”是其前夫人陳潔如自上海來到重慶,蔣介石與之重修舊好的傳言。對此,陳潔如的女婿陸久之曾函告筆者的同事嚴如平教授說:“當年轟動山城傳說紛紜的‘陳小姐’,原來就是陳潔如。”陸久之在抗戰勝利后與陳潔如的養女陳瑤光結婚,與陳潔如關系密切,所言當出于陳潔如口述,自有相當的可靠性。
這樣,有了蔣介石與“日女”生子的情節,有了“陳小姐”的身影,有關傳說在重慶不脛而走就不難理解了。
宋美齡對蔣陳關系很敏感。1931年6月19日,蔣介石收到陳潔如自美國的一封來信,為宋美齡所見,蔣于慌亂中將陳函撕毀,宋美齡一氣之下,于第二天晚上回滬。6月21日,蔣介石趕忙給宋美齡與宋靄齡寫信解釋,事情才得以緩解。抗戰期間,蔣介石與陳潔如再度相晤,宋美齡有較強烈的反應是必然的。
陳潔如到達重慶的時間說法不一。王舜祁《蔣氏故里述聞》稱:陳潔如第一次到重慶時,曾參加軍需署署長周駿彥的悼念活動。當時在侍從室為蔣收發電報的周坤和回憶,他在貴賓室發現蔣的身邊有一位“中年婦女”,不是宋美齡,而是陳潔如。周駿彥逝世于1940年7月30日,故陳此前必已到達重慶。陳的到來激起了蔣的感情波瀾。
1940年10月5日蔣的日記云:“最近每夜失眠,回憶青年時代往事,更自慚愧悔恨,而今于性欲舊情,亦時發現不忘,可知此心惡根未盡,何能望其與圣靈交感相通耶!戒之。”
同年10月《反省錄》云:“心神較安,對于交感上帝之修養,似有進步,但雜念與性欲時有發現,以舊日孽緣太多,不易滌蕩盡凈耳!”
同年11月14日日記云:“性欲漸起,舊念重生,應以靈性制之,不可使其放縱。”
上述日記中,“性欲舊情”、“舊日孽緣”、“舊念重生”云云,應該指的就是他和陳潔如的一段老關系。陳潔如在重慶住到什么時候,已不可考。但是,根據周坤和的回憶,1943年,陳潔如第二次到渝,周曾目睹她出席“中美之友社”的成立大會。陳先來,蔣后到。
沒有可靠的資料能夠說明蔣、陳的“老”關系發展到了什么樣的“新”程度,但是,卻有蛛絲馬跡可以說明,蔣、宋關系因之發生裂痕。
宋美齡1942年11月開始的訪美之行獲得巨大成功。1943年7月,宋美齡回到重慶。初時,蔣、宋感情不錯。但是,到了8月12日,蔣介石日記中就出現了蔣獨住重慶黃山官邸,而宋住到新開寺孔祥熙宅“留醫”的記載。8月16日,宋美齡病愈,夫妻二人同住黃山,但是,不知什么時候,宋美齡又單獨住回孔宅。9月14日,蔣日記自稱:“心緒郁結。”15日,蔣的日記起首部分被蔣本人罕見地涂去了五行。這被涂去的部分,應是蔣有不愿告人的秘密。日記末段云:
“禱告畢,默然就寢。自覺今日之忍痛、抑悲、制憤、茹苦,可謂極矣。”
這一則日記顯示出,蔣當日精神上受到很大沖擊而又不能發作。有誰能擁有如此巨大的本領呢?除了宋美齡,恐怕沒有第二人。次日,蔣日記又云:“觀月獨坐,意興蕭然。”9月19日,蔣又將日記起首部分涂去三行。這以后,蔣的日記中連續可見“獨到黃山休息”、“獨自靜觀自然”的記載,足證蔣、宋之間發生矛盾,處于分居狀態。聯系上文陸久之所述相關情節考察,這應是宋察覺蔣、陳之間“新”關系的結果。9月27日,蔣介石日記云:“正午到新開寺孔寓,與妻談話后即回。”這一段記載頗可玩味。夫妻之間的一般談話,沒有記載的必要;特別記載而又不記述內容,說明其中有秘密。至10月3日,蔣介石日記又云:“本晚靜坐后,與妻同往新開寺孔宅敘談,即宿于此。”這則日記說明,蔣宋之間達成和解,蔣介石的獨居生活結束了。
陳潔如畢竟是蔣介石的前任夫人,因不愿當漢奸而投奔大后方,蔣介石自然要加以接待并妥善安置。蔣介石此舉,名正言順,理由正當。至于是否“鴛夢重溫”,這是無從確證之事。所以宋美齡對蔣、陳的重會雖然不高興,但也不能過加指責。“醋意”不能沒有,但畢竟不能成“海”。經蔣“談話”解釋之后,也就煙消云散了。不久以后,蔣介石成為國民政府主席,宋美齡榮膺主席夫人,自然更不能揪住蔣、陳舊情不放了。
1944年5月至7月流傳于重慶的蔣介石的“緋聞”,所謂與某護士的“不正當關系”,所謂“私生子”云云,對于局外人也許新鮮,對于宋美齡來說,自然不屑一聽。她之所以能在“辟謠會”上慷慨陳詞,為蔣介石的“私德”背書,其原因在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