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基金會秘書長樊綱日前在出席“投資中國-2007上海證券期貨國際論壇”時表示,目前中國經濟正面臨四大失衡,這些問題已經不是宏觀調控所能解決的,而是需要通過經濟結構的調整來配合,當務之急是要推進財稅體制改革。
樊綱表示,雖然目前中國經濟正保持高位平穩運行,但結構性失衡已經顯現。
首先,儲蓄和消費結構極不合理。目前中國的儲蓄占GDP的比重高達50%,中國居民只消費掉50%的儲蓄,而在這50%中,政府和企業消費又占了很大一部分,居民消費只占到16%。過高的儲蓄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外貿順差過大。
其次,外貿順差過大,并持續走高,2006年經常項目順差占GDP的比例達8%,2007年可能達10%。
再次,進入中國的外資過多,而很多資金都是以資本的形式進來。2007年一季度,中國的外匯儲蓄增加了1400億,而900億是資本賬戶,這些進入中國的外資有一些流入了股票市場。
最后,中國存在流動性過剩的趨勢。多年的積累使得我國的貨幣增長速度高于名義GDP的增長速度。按照目前的統計來算,M2和GDP之比已達 170%。過剩的流動性將會加速資產泡沫化問題。
樊綱認為,目前的經濟失衡已非宏觀調控所能解決。他認為,高儲蓄率的背后,其實是企業和政府的儲蓄率過高,尤其是企業儲蓄,由于經濟體制本身的問題,一些資源性行業和一些大型國企在經濟增長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財富,但這些財富并沒有通過再次分配最終流向普通居民手中,導致居民消費水平依然過低。而要改變這一現象就要從經濟體制本身下手,對現行的財稅制度進行改革。
樊綱認為,財稅體制的改革可以通過三項措施來實現,即“分紅、收租、減稅”。通過國有企業分紅和對資源性行業收租的形式減少資源價格扭曲,促進資源有效利用,緩解行業間收入分配的不均;通過降低個人所得稅、調高起征點、降低利息稅等手段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使其消費額增加。(唐真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