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進出口分析
截至2007年11月,汽車出口呈現量價同增的喜人勢頭。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汽車分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07年前3季度整車出口達到41.35萬輛,出口收益48億美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64%和117%。同時,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整理的全國海關汽車商品進出口數據顯示,2007年11月,汽車進出口金額與上月比均呈現明顯增長,其中進口金額增幅更為顯著。11月,汽車進口金額26.54億美元,比上月增長37.48,同比增長39.90;出口創匯41.95億美元,比上月增長17.19,同比增長61.68。1-11月,全國汽車商品累計進出口總額為597.81億美元,其中進口總額231.40億美元,同比增長22.01,出口創匯366.41億美元,同比增長43.60。
出口數據顯示,2007年汽車的平均出口單價一改近年來不斷下滑的趨勢,止落回升,汽車平均出口單價比去年增長32%,達到1.16萬美元。載貨車、轎車以及專用車的出口價格都有不同程度增長,其中載貨車的出口價格增幅最大。
自主品牌依然是汽車出口的主力,比例占90%以上,出口商用車幾乎全部是自主品牌。業內人士認為,按照目前的出口情況,預計2007年全年汽車出口將超過55萬輛,有望達到60萬輛。
四、油價上調影響分析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決定自11月1日零時起將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價格每噸各提高500元,93號汽油零售價每升提至5.34元。汽油的漲價給車市帶來利空影響,加之油價可能繼續上漲的不確定因素,以及風傳的燃油稅將實施的信息,對想買車的用戶是一個巨大的心理打壓,正因為如此,11月份乘用車市場在一定程度上收縮,并沒有如期望的那樣創造出歷史銷量的新高。
從數據來看,雖然11月份乘用車的銷量比10月份有所增長,但同比增長率僅比3月份略高,而且已經連續四個月同比增長率下降。造成同比增長率連續大幅度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自去年8月份開始,消費者持幣待購的能量大量釋放,連續五個月市場銷售同比大幅增長。此外,對油價繼續上漲的擔憂和最近兩個月股市的大幅度調整,讓很多想買車的潛在用戶不得不延遲購車計劃。
不過,盡管油價的上漲會對汽車消費者產生不小影響,但從歷史情況看,這種影響具有暫時性,且不會過大。從汽車購置及使用費用占汽車生命周期消費總支出的比例來看,我國汽車購置費占總支出的66%,而使用費只有22%左右。相比之下,國外使用費用比例明顯較高。我國的費用情況與國外存在明顯區別,這是國內油價上漲對汽車行業影響程度低于國外的原因,也是汽車價格下調對消費的刺激作用大于油價上漲對購買抑制作用的重要原因。目前來看,市場需求旺盛依然是決定我國汽車市場走勢的主導因素,即商用車受益國民經濟發展;居民收入增長與個人資產增值促使購買力提升拉動乘用車消費。
五、行業效益分析
盡管汽車市場競爭激烈,價格下降幅度更大,但與2006年許多汽車廠家增產不增收的狀況相比,2007年的汽車企業經濟效益普遍要好于上年,增幅穩步攀升,多數企業盈利水平顯著。
數據顯示,前11月,規模以上汽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同比分別比2006年增長31.47%和64%,增速都比2006年同比有所上升,特別是利潤總額,增速上升了20個百分點,提升非常明顯。
2007年汽車生產企業的經濟效益有較大的提升,這很大部分是源于合資企業新投產車型的起步國產化率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最高可達80%以上。90%以上的合資企業上市的全新車型,起步國產化率超過40%。包括老車型在內,估計合資企業的國產化率平均水平可達75%左右。由于降價競爭,合資企業的外方不得已加大了國產化的力度來降低成本,同時中國的汽車零部件產業比整車行業更高速發展,為快速提高國產化率創造了可能。
另外,前11月汽車市場的增長率達22%以上,大大高于中國制造業的市場增長率。市場的擴大也使單車攤的固定資產折舊費大大下降,加上有限的人員、能源消耗增長和這幾年降本增效措施的落實,使汽車企業效益大幅度提高。(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撰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