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晨譚
不只是一場商業戰爭
一個國外研究機構的統計顯示,目前各國政府正在計劃或準備實施的貿易保護措施有134項,其中77項針對中國。
這恐怕并不只是駭人聽聞。美國鋼鐵協會不厭其煩地宣講的觀點很有代表性:“美國正在忍受高達兩位數的失業率帶來的痛苦,對享受出口補貼的中國產品實行嚴格的懲罰性措施變得非常重要。”因為被奉為“維持美國制造業生存必不可少的手段”,涉及反傾銷的聽證會幾乎一定會獲得通過。
而這種趨勢帶來的最嚴重的后果,可能是中國企業,比如鋼鐵企業們,想要僅僅根據市場做出正確的決定,幾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政治因素正讓中國專家們的貿易預警分析系統失靈。2008年,美國鋼管生產商獲得了創紀錄的利潤,當時他們的產量還不能滿足需求,“中國制造”填補了這片空白。但是,當金融危機讓全球需求急劇下降,即使出口金額只有幾百萬美元的產品,同樣有可能成為沖擊他國產業的“罪魁”。
訴訟書中出現的生僻的鋼絞線、鋼格柵板不斷普及人們的工業知識,“誰能想到出口量這么小的產品也會被反傾銷。”一位貿易專家的感嘆讓企業更加無所適從。
貿易投訴無不來自行業機構與企業,然而,這卻絕不僅僅是一場商業戰爭。可以預見的是,在新的一年里,貿易投訴的數量會隨著美國和世界經濟的狀況而波動,而在這場“持久戰”中,中國企業除了依靠政府博弈,能做的恐怕只有祈禱世界經濟早日雨過天晴了。記者劉映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