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大公報報道,北京多位經濟學者分析指出,國內進口需求增長、進口商品價格上升及春節因素,是3月份可能出現六年來首次月度逆差的原因。專家學者認為,這種變化并非全年、全局性的變動,料將不會持續。
溫家寶總理3月22日在會見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0年會的境外代表時透露,3月份以來中國出現貿易逆差逾80億美元。此前一天,陳德銘表示,中國今年前兩個月進口同比增長了64%,預計3月份將首度出現貿易逆差。中國上一次出現月度貿易逆差是在2004年4月,當時包括原油在內的全球商品價格上揚推高了中國的進口額。
今年以來,商務部官員在多個場合表示將積極推動進口貿易便利化等政策措施以擴大進口。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表示,今年前兩個月的進口高增長很大程度是進口激勵政策推動的,數據表明擴大進口措施起到了作用。
對于逆差的出現他并不覺得意外。梅新育指出,3月份上旬出口是來自于2月份的生產,2月份有春節影響。春節對進口方面,特別是奢侈品需求不降反升,今年天氣較冷也增加了能源需求。此外,一些出口企業擔心反危機的外貿鼓勵政策取消,因此將本來放在3月份出口的貨物,可能在農歷年前“搶關”先出。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祝寶良認為,一方面國內經濟增長較快,帶動了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進口初級產品價格漲得比較高,而中國出口產品的價格漲得很慢甚至還在下降。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表示,這是中國在減少貿易順差的過程中一種短期的現象。近年來首次月度貿易逆差的成因是中國加大進口力度,采取貿易便利化措施,不具有長期趨勢。
自1993年以后,中國再沒出現過年度貿易逆差,自2004年4月以后,中國再也沒有出現過月度貿易逆差。就貿易逆差未來的持續性,梅新育認為,從全年看不會出現逆差,“因為出口中加工貿易占到一半,而加工貿易是天然產生順差的。在可預見的未來,除非中國采取了非常失策的做法,否則即使是在下一個五年規劃期間,貨物貿易也很難出現逆差,但順差規模可能會縮小。”
梅新育強調,進口的高速增長是在政策激勵下實現的,經常項目下如果出現問題,同樣可以通過取消、暫停這些政策來抑制進口的增長速度。因而對整個外部經濟平衡來說,并不是全年、全局性的變動。
祝寶良也認為,逆差不一定形成趨勢,由于在較長時間內居民儲蓄率還是會大于投資,在提高消費降低儲蓄率時還會有資金要外流,表現在貿易上還會是順差。目前只是短期性的,而非結構性因素,而結構性問題還不是一時半時可以解決的。(記者 賈磊 扈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