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區域規劃是空間約束
走進陸大道院士辦公室,他的同事告知,陸老編著的《2050:中國的區域發展》銷售告罄。
與這本探討區域發展研究命題的學術書熱銷相應,“十一五”以來,各地掀起了區域規劃熱潮。
盡管兩個先行試點的跨省市的區域規劃剛出和尚待推出,但北部灣地帶、江蘇沿海經濟帶、遼寧省沿海經濟帶、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關中天水、鄱陽湖生態區、圖們江經濟帶、皖江城市帶等,一些地區性的區域規劃已經“遍地開花”。
如此景象,作為國家級區域規劃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和京津冀區域規劃專家組組長的陸大道認為,這具有一定的客觀原因。
一是各地區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最近十多年來,各地在經濟實力上,在發展經濟的權限上有了很大的發展,在本地區發展決策方面的能力和權限提高,“區域發展什么,怎么發展,不發展什么”成為各級黨政領導決策的核心問題之一;而優化環境,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先要知道怎么去發展,需要強調區域協調。
二是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鎮化規模迅速提高,使得區域經濟實力和各種區域經濟體系開始形成,以大城市為中心的區域經濟在國家和地區發展中的地位愈來愈得到加強。各地區逐漸認識到,城市群要在全國有實力,必須要一體化。
三是國際化進程的加快,中國在客觀上需要建設國家進入世界的樞紐和世界進入中國的門戶,需要以國際性城市為核心的城市群。隨著中國融入國際經濟的體量越來越強大,必須要有兩三個城市群擔當門戶和樞紐,這客觀上落在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身上。國家發改委組織進行了京津冀和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區域規劃的編制,各地區紛紛效仿,希望成為在這三極之后中國經濟發展的第四極、第五極。
同樣是上述京津冀和長三角區域規劃專家組成員的肖金成研究員認為,應該對熱鬧紛繁的各種規劃、試驗區等劃清身份。在他看來,上述提及的北部灣地帶、江蘇沿海經濟帶、遼寧省沿海經濟帶等八個規劃加上珠三角和長三角規劃才能算作區域規劃,而天津濱海新區、浦東、武漢城市圈、成都重慶綜合配套改革區、長株潭一體化應該是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范疇,主要是對一些政策先行先試。
“另外,還有一類是促進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比如關于促進西藏、新疆發展的指導意見,促進寧夏、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指導意見,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的指導意見等”,肖金成認為,規劃是制度性安排,是有明確范圍的,約束力強,而指導意見是不具約束力的。”
“真正的區域規劃既不是發展也不是改革,應該是空間約束,明確規定哪些能干哪些不能干。只是現在一些區域規劃包含了一些改革的內容。”肖金成說,“現在有一種看法認為,國務院批準了一個規劃,這個地區就成為重點發展地區,國家政策資金都會大力支持,可以批很多項目,將來發展可以不受限制,這純粹是誤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