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白領公寓這樣為中等收入者提供的租房途徑外,公租房是第一個對外來人口開放的保障房類型,區別于針對本地居民的經濟房和廉租房。這大大擴展了廉租房的租住對象范圍。”上述專家表示。
大力發展公租房的另一原因是目前保障體制中產品類型的局限性。記者在采訪廣東、上海等地市場人士時都被告知,經濟適用房除了銷售體制尚不完善外,還有市場競爭力不足的問題。比如一旦遭遇宏觀調控,普通商品房價格很可能與周邊經濟適用房價格相當,這導致經濟適用房沒有競爭優勢而出現滯銷。同時,廉租房又因為受益面過窄根本無法滿足外來人口的住房保障需求,要令70%的城市人口“住有所居”,其保障體制還需要大踏步完善。
“近年來,一些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無力租賃或購買住房的問題比較突出。同時,隨著城鎮化快速推進,新職工的階段性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矛盾日益顯現,外來務工人員居住條件也亟須改善。”七部委《指導意見》指出。而根據李克強的表態,發展公共租賃住房可以增加住房有效供給,優化住房結構,引導居民合理住房消費,不僅有利于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而且有利于調節收入分配、促進人才和勞動力有序流動、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體現了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要求。
這個悄然發生的變化需要引起市場的高度重視,那就是自2010年始,中國公租房戰略正在形成,并很有可能在未來蔚然成風。由此,中國房地產市場或許才正式開始了市場化與保障性并重發展的格局。(記者于兵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