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署日前發布審計調查結果稱,歷經6年時間,投入資金910億元,我國“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整體水質依然較差,像巢湖、太湖、滇池的平均水質仍為Ⅴ類或劣Ⅴ類。
為何我國湖泊治污投入了大量資金,但控制效果不甚理想?近日在武漢召開的第十三屆世界湖泊大會上,一些專家直陳我國水污染防治中的弊病。
邊治理邊污染,“再投910億元也沒用”
隨著長三角區域經濟的繁榮,太湖水質卻“連降三級”:從上世紀80年代的Ⅱ類水為主下降至Ⅴ類、劣Ⅴ類。當遍布太湖周邊的上萬家紡織印染、化工制造、食品加工等企業,在為地方GDP增長作貢獻時,污染物也在急劇積累。
與太湖的命運一樣,巢湖、滇池也在當地政府和居民圍網養魚、圍湖造田、建廠興業的大發展之后,湖面萎縮,水質惡化。
近千億元巨額投資為何治不好“三河三湖”的污染?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所所長王浩坦言,首先是湖泊治理方針、技術路線出現了偏差?!熬退撍瑥娬{用工程與技術手段治污,而忽略了管理制度的建設與完善,忽略了源頭上的節水減排。建起了污水處理廠,但是運行率低;沿湖的截污做到了,但是陸地上的排污截不了?!?/p>
王浩院士表示,我國在一些湖泊水污染治理和富營養化控制關鍵技術上,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為防止我國湖泊水環境進一步惡化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光注重水域治理,沒有進行系統的流域管理,實現“水陸聯動”,就難以擺脫“先污染,后治理”的傳統經濟增長模式。
“治污體制和技術路線不改變,再投入900億元也很難奏效,還是會邊治理邊污染?!蓖鹾圃菏空f。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國際湖泊環境委員會委員金相燦說,對我國淺水湖泊富營養化控制的思路與技術路線要認真反思。為治理這些湖泊,政府已投入龐大的資金,僅滇池就投入100億元,但效果不甚理想。
有關專家認為,傳統治理思路主要盯著湖泊水質做文章,水質又主要是COD、總磷、總氮3個指標,其實這只是湖泊富營養化問題的“冰山一角”。要認識廬山真面目,必須對水生態進行全面監測、診斷。首先要從規范流域內的人類活動著手,調整流域產業結構,從源頭上控制整個流域的污染物排放量,使其保持在水環境承載力的范圍內。
環保投入成“唐僧肉”,“擠一擠水分有40%”
記者在世界湖泊大會上采訪時,不少專家學者認為,環保投入的確是個“無底洞”。
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王金南說,以前我們一直強調環保投入不足,但在“十一五”期間,國家的環保投入不斷增長,“十二五”期間預計還會加倍增長?!暗牵嬲糜谖廴局卫?、環境改善的有多少呢?”王金南說,“擠一擠水的話,我覺得可以擠掉40%以上。”
記者發現,一些地方治理江河湖泊,就是建廣場、鋪草坪、筑園林,乃至修高爾夫球場,甚至將河道兩邊都砌成水泥墻。對此,王金南分析認為,這類“環保投入”更像一個個“形象工程”,有些不僅不能達到治污目標,反而是對環境的破壞。
“‘面子工程’造價很高,一些地方污水處理廠的樓建得很大很氣派,浪費的錢甚至可以再建一個污水處理廠?!鼻迦A大學環境管理與政策研究所所長常杪說。其中的重要原因是一些環保項目資金使用不透明,對排污企業的環境執法不到位,導致環保投入“無底洞”深不可測。
更有甚者,環境治理的資金變成了“唐僧肉”。審計署調查發現,5億多元的水污染防治資金被挪作他用、虛報多領,36億多元的污水處理費及排污費被少征、挪用和截留,涉及水污染防治項目資產閑置的問題金額超過8億元,有206座污水處理廠實際處理污水能力達不到設計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