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8月份新基金募集總額高達500億元的刺激,9月份新基金扎堆發(fā)行,將市場對這一月新增資金的胃口吊到了700億以上。然而隨著9月行將結束,這個數字將被證明不過是一次臆想。
中國證券報記者從多家基金公司獲悉,9月份以來新基金發(fā)行步履維艱,大多數新基金都無法完成預設目標,一些新基金甚至不得不靠延長發(fā)行期來完成募集。分析師認為,新基金發(fā)行的驟然降溫,很大程度上是源于8月以來股市的劇烈波動,使得基民的投資信心出現了較大流失。
銷售由“夏”轉“秋”
上海某合資基金公司的銷售經理小崔,9月以來一直為了新基金的發(fā)行四處奔波。但各個渠道的冷清讓他的心情降到了冰點。“真的難以理解,突然間基民的購買熱情就沒了。第一周,全部計算下來銷售量才不過八千來萬,真是見鬼了。”小崔在電話里抱怨說。
但遭遇銷售困境的不僅僅是小崔。中國證券報記者在和多家基金公司員工交流時發(fā)現,他們都對當前新基金發(fā)行現狀均表露出了一定的擔憂。一位業(yè)內人士表示,9月份連續(xù)出現多只基金延長募集期,原因就是難以在規(guī)定時間內達到成立條件,而這在前幾個月的熱銷中是不可想象的,之前其他基金的熱銷無疑給了目前正在發(fā)行的新基金巨大的心理壓力。
而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某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此次新基銷售首募額估計只有10余億,大大低于他們的心理預期。此外,多家即將完成募集的偏股型基金,募集額也多在10億元以下。某銀行系基金雖然仍創(chuàng)下了相對較高的募集額,但依然距此前設計的目標甚遠。某業(yè)內人士預計,9月份扎堆發(fā)行的新基金,最終募集額可能超不過200余億。
值得關注的是,在今年出現了幾只首募百億元以上的指數基金后,9月份大部分指數基金的發(fā)行量明顯下降。分析師認為,這一方面與指數近期走勢疲軟有關,另一方面,則可能是前期指數基金的發(fā)行過熱,一定程度上透支了基民的投資量,使得后來者發(fā)行遇冷。
實力強弱日益懸殊
在新基發(fā)行大起大落中,細心的投資者會發(fā)現,今年以來,新基發(fā)行正呈現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局面。基金公司的規(guī)模、品牌效應正在新基金發(fā)行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某業(yè)內人士指出,今年以來,首募額在百億元以上的新基金,基本上都是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如華夏、易方達等,而首募額在10億元以下的,則是一些中小基金公司,如中歐、金元比聯等。規(guī)模、品牌正日益成為基金公司營銷中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讓更多的資源向大型基金公司集中。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除了實力差距導致渠道銷售力量的懸殊對比外,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是,在已經多達三百只產品的基金市場中,基民的購買選擇正傾向于簡單化,公司品牌往往成為其選擇購買基金的首要因素。而這方面,小基金公司顯然不具備比拼的實力。”該業(yè)內人士說。
這種說法亦得到了一些中小基金公司的共鳴。某基金公司營銷部負責人表示,在新基金銷售中,一旦遭遇大基金公司同時發(fā)行產品,小基金公司幾乎無計可施,只能在夾縫中搶一點份額。“沒有背景,生存很難。”該負責人總結道。李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