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心理危機排查至少每年1次 5大系統降低心理疾病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已成為北京市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
北京高校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總體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堅持科學的工作原則,準確定位工作范疇、目標和職責,大力開展心理素質教育教學,做好心理咨詢與輔導,提高心理疾病預防與危機干預實效,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協調發展。在此總體思路統領下,北京市提出了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定位、原則、目標和職責。
工作定位:心理素質教育不是為大多數學生服務的健康教育,也不是為少數學生服務的咨詢和輔導,而是面向全體大學生的素質教育,是高等學校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內容。
工作原則:在教育對象方面,堅持面向全體、重視個體;在教育方式方面,堅持教育為主、注重預防;在教育主體方面,堅持專職為主、全員參與。工作目標:幫助學生“了解心理知識,培養健康心理,增強心理承受能力”。
工作職責:教育、咨詢和輔導、心理疾病預防和危機干預。
實施心理素質教育——通過課堂和日常教育,提高全體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一是將開設心理素質教育課程做為主渠道。心理素質教育課程已納入高校教學計劃,每個大學生在學習期間至少修滿2學分或30個學時。目前,北京已有70.9%的高校專門開設了心理素質教育課;52.7%的高校開設了相關課程。二是通過各種方式開展宣傳教育,如舉辦大學生心理健康宣傳日(周、月),邀請專家進行現場咨詢、舉辦展覽和心理沙龍、觀看錄像等方式,發動學生積極參與,大學生心理素質知識競賽已成為高校心理素質教育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三是大學生自我教育,北京絕大部分高校已經成立了大學生心理社團,由學校提供活動經費,并配有專人指導,這些社團的活動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擴大了心理素質教育的影響力,使大學生在自已組織的活動中受到自我教育。
實施心理咨詢和輔導——各高校通過心理咨詢中心為少數學生解“心結”,及時提供心理咨詢和輔導,幫助他們健康成長。一是對他們進行針對性較強的個別咨詢,如面談、書信、電話等,有的學校還建立了相關網站,通過網絡虛擬心理咨詢中心為學生提供咨詢服務。二是針對少部分學生的共性問題開展小組或集體訓練,如交往、自信心、情緒管理訓練等。三是根據大學生不同成長階段的不同心理需要,如新生入學、畢業班擇業時,舉辦專題講座,幫助其克服心理困擾。
實施心理疾病預防和危機干預——通過建立五大系統,預先發現、及時輔導、有效干預,把心理疾病、事故發生的幾率降至最低。一是發現系統,各校在新生入學時普遍開展心理狀況摸底,為排查出來的有心理疾病苗頭的學生建立檔案。二是監控系統,班主任、輔導員和學生骨干密切關注學生的日常心理波動,發現情況及時上報。三是干預系統,各校心理咨詢中心通過專業途徑和方法,努力降低心理疾病、心理事故的發生。四是轉介系統,各校加強與校外心理疾病治療機構的溝通與合作,幫助需要治療的學生及時就醫。五是善后系統,同學、家長、班主任以及危機干預人員正確總結和處理危機遺留的心理問題,盡快幫助學生恢復心理平衡,并進行跟蹤調查。
目前,北京高校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工作以三個大綱為標志,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工作規劃;以心理素質課程教育為主渠道、以學校心理咨詢中心為主陣地、以學生工作隊伍為日常心理教育主力、以大學生心理社團為補充,構建了一個比較完善的工作格局;以隊伍建設為重點,走專兼結合之路,培養了一支比較有力的骨干隊伍,在引導和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順利成才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