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個人來說,不能麻痹大意,因為一旦感染上,死亡率較高。但沒有必要恐慌
2007年11月24日,一直在家中準備“專升本”考試的江蘇青年陸某出現發熱、畏寒等癥狀,11月27日以“左下葉肺炎”入院治療,病情迅速惡化。12月2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患者呼吸道抽取液進行檢測,結果為禽流感病毒H5N1核酸陽性。雖經全力搶救,患者仍于12月2日死亡。
就在人們扼腕嘆息之際,死者的父親在醫學觀察期間出現發熱癥狀,并于12月6日被確診為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病例。
至此,2007年我國共有5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其中3人死亡。5月24日,解放軍某部士官被確診為人感染禽流感,經搶救無效于6月3日死亡。3月27日,安徽患者也被確診系死于人感染禽流感。
4年前,始于亞洲進而席卷整個世界的大規模禽流感。除了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人感染禽流感的病例逐漸增多。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截至2007年12月4日,2003年以來全球共發生人感染禽流感病例336例,其中207人死亡,死亡率超過60%。
對禽流感病毒無從對癥下藥
H5N1,這個簡單的字母和數字排列因禽流感的爆發而“聲名鵲起”。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研究所國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躍龍教授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時介紹說,禽流感病毒遠不止H5N1一種。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亞型引起的傳染性疾病綜合癥,其病毒的病原體種類非常復雜,有16個H亞型和9個N亞型。根據其致病性的不同,可以分為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和無致病性禽流感。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傳播迅速、病程短,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危害最大。目前只發現有H5和H7中的部分亞型病毒可引起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種。
按照專家的觀點,一般情況下,禽流感病毒很難傳染給人類。因為從醫學角度講,有幾個方面的原因阻止了禽流感病毒對人類的侵襲。首先,人呼吸道上皮細胞不含禽流感病毒的特異性受體,即禽流感病毒不容易被人體細胞識別并結合;第二,所有能在人群中流行的流感病毒,其基因組必須含有幾個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斷;第三,高致病性的H5和H7禽流感病毒,由于含堿性氨基酸數目較多,使其在人體內的復制比較困難。
“人類感染禽流感病毒的幾率還是非常低的。”舒躍龍對此也持相同觀點,“但是人一旦染上,其病死率往往都比較高。以H5N1型病毒為例,目前的數據表明,人感染后的病死率超過了50%。”
“需要強調的是,禽流感病毒究竟為什么能感染人,為什么能造成如此高的病死率,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這讓我們無法對癥下藥,給防控工作帶來了很大困難。”
“除此之外,由于禽類數量十分龐大,分布廣泛,而禽流感病毒在禽類中又大量存在,因此要控制其在禽類中的傳播,難度可想而知。”舒躍龍還向《瞭望》新聞周刊道出了防控禽流感病毒的其他難處,“另外,人一旦感染上禽流感病毒,癥狀出現后病情惡化很快,稍有耽擱,病死率就會很高。而人感染此種病毒后發病初期的癥狀和普通流感很相似,一般難以引起患者重視,所以往往難以及時得到救治。更何況,目前我們沒有特別有效的手段來進行治療。”
更加值得警惕的是,今年10月,美國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的研究人員公布,他們已經檢測到禽流感病毒的一種特殊變異,能使病毒適應人類上呼吸道的生存環境。由于鳥類體溫大多在41攝氏度,人類體溫一般為37攝氏度,而流感病毒進入人體的最主要渠道——鼻喉部位的體溫一般為33攝氏度,所以,此前人們普遍認為禽流感病毒難以在人體鼻喉內生存。
尚無人際間傳染的直接證據
禽流感與人類大流感聯合國系統協調員納巴羅,今年2月曾公開表態,“禽流感病毒只要再變種兩次,就能輕易地在人類當中傳播。”
11月29日聯合國與世界銀行發表的一份報告也指出,至2007年中期,由于各國采取了防范和控制策略,只有6個國家還存在著禽流感。雖然這一數字相較2005年的15個國家以及2006年的至少55個國家和地區都有大幅下降,但“并不意味著爆發人類禽流感的可能性已經降低,禽流感病毒發生變異進而引發人類大流感的危險依然存在”。
“這個提法理論上說沒有錯,因為誰也不能排除這種危險性的存在。”舒躍龍說,但是,并不能表示禽流感病毒就一定會很快在人際間傳播。“據統計,家庭聚集性病例占整個確診病例的25%以上,但一般認為是因為家庭成員有共同的接觸禽流感病毒并被傳染上的機會。近年來,雖然泰國、越南、印尼都曾有過人際間傳染的傳聞,但并沒有直接的證據。而且即使真的發生,其傳染力也很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禽流感至今沒有發生有效的人際間傳播。正因為如此,世界衛生組織將現在的禽流感風險級別依然定在3級,并沒有升高。”
“我認為人際間傳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研究所的郭元吉教授態度更加明確。他告訴《瞭望》新聞周刊,“實際上,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已經發生過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病例,即使危害最大的H5N1型病毒,從第一次發現有人感染到現在也有10年的時間了。如果禽流感真的很容易在人際間傳染的話,那大流感早就該發生了。”他進一步指出,歷史上的數次大流感都是“突然爆發,迅速蔓延,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像目前這種偶爾才有人被傳染的狀況已經說明,禽流感病毒在人際間傳染的可能非常小,至少到現在為止,沒有直接的證據可以證明禽流感病毒具有人傳人的能力。
“因為,禽流感導致人際間傳染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郭元吉解釋說,“或者是基因重配,或者是基因突變。而目前看來,二者的可能性都比較小。”
郭元吉也提到了家庭成員同時被感染的情況,他強調,“如果因此就主張人際間可傳染,那么和他們一同生活或有密切接觸的其他人為什么又沒有被傳染呢?還有那么多個人感染病例,他們的家庭成員或密切接觸者就沒有被感染,這又如何解釋呢?實際上,醫學界更傾向于認為,由于家庭成員之間在生活環境、基因結構,以及在遺傳和免疫力方面具有某些相同之處,導致了他們都較容易感染禽流感病毒,而不是因為他們之間的相互傳染。”
“之所以國際上有禽流感病毒會在人際間傳播并導致大流感發生的聲音,還有另外一層原因。你把問題說得嚴重一點,沒有罪;而你一旦說漏了,勢必要擔責任。因此許多人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寧愿說得夸張一點。”郭元吉說。
坦然面對禽流感
“禽流感的發生固然是件壞事,但從中我們也學到了很多經驗,并且‘迫使’我們取得了很多成績。”舒躍龍給出了這樣的解釋,首先,我們建立了一個較為完善的禽流感監控網絡,這對一個有著十幾億人口,國土面積又如此之大的國家來說是十分不易的,這為禽流感疫情爆發和人感染禽流感病例的及時發現和處理提供了基礎。其次,我們的研究水平和硬件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因此,應對能力也相對增強。第三,通過實戰,我們建立了一支真正有戰斗力的隊伍,培養和鍛煉了一大批人才,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最重要的是,公眾對禽流感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這種認識對于任何疾病的防控來說,都至關重要。不但能夠減少誤會與猜忌,更能提高人們防控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因此,舒躍龍說,“雖然在防控禽流感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困難與挑戰,但我們總會做得越來越好。”
“就個人來說,不能麻痹大意,因為一旦感染上,其死亡率較高。但沒有必要恐慌。”郭元吉告誡說。(記者 尚前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