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酸堿理論的是非真假
酸堿性體質之說的強勢宣傳下,越來越多的人雖然也感覺它說不清、有時也會自相矛盾,但抱著試試看的態度,都逐漸接受了它。對人體健康而言,這到底是福是禍呢?
●酸性體質和癌癥到底有無因果關系
●人體的酸堿度自己能不能測定
●常吃堿性食物就長壽且生兒子嗎
人體酸堿度的秘密在哪里
世界上到底有無“酸人”
對于酸堿性體質的說法,江蘇省中醫藥領軍人才、江蘇省中醫院腎內科主任孫偉教授表示,在現代醫學中根本沒有這些詞。
孫偉教授說,正常人體內的酸堿度(pH值)穩定在7.35-7.45之間,是偏堿性的,之所以這么穩定,原因在于人體有三大調節系統,分別為體內緩沖系統調節、肺調節、腎臟調節。在體內緩沖系統調節中,最重要的是碳酸氫鹽系統,它的“工作原理”就是,體內酸多了,有堿性物質來中和;堿多了,又有酸性物質來中和。而肺調節,就是當體內酸性物質增多時,人會加快呼吸,將酸性的二氧化碳更多地呼出去,反之則呼吸變緩。腎臟也很重要,它能吸收堿性的碳酸氫鹽,并排泌酸性產物。
人體的血液不可能靠吃、睡就“變酸”,只有當以上三大調節系統出了問題,比如尿毒癥、糖尿病酮癥、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情況下,人體內的酸堿平衡才會被打亂,出現代謝性或呼吸性酸中毒。孫偉教授說,在醫學上,如果體液pH值低于7.35,就屬于“酸中毒”,而這是嚴重的疾病,必須治療?!八嶂卸尽敝饕幸贿^性和長期性兩種,一過性酸中毒可以迅速恢復,比如暫時性呼吸道梗阻,機體產生無氧代謝,導致血液偏酸;長期性酸中毒主要有兩種原因,一是腎小管酸中毒,多由藥物、風濕免疫疾病、干燥綜合征等疾病引起,二是腎功能受損,導致體內的酸性物質排不出去。如果血液偏酸,要立刻就醫,光通過飲食、休息自我調節是不可能緩解的。
人體出現酸堿不平衡的狀態,通常是患病所致,例如在快速減肥或罹患糖尿病時,人體內產生的酸性物質明顯增多,甚至出現酸中毒。
正常人根本就不可能成為酸性體質人,因為不管是在醫學臨床還是在研究中,只要一個人的身體偏酸,也就是我們醫學上所說的處于酸中毒狀態,不出幾天就必定會死亡。
小便的酸堿度與血液的酸堿度不是一回事
之所以酸性體質在這些年被頻繁提起,這可能跟臨床上酸中毒疾病較常見有關。孫偉教授說,人體酸堿平衡紊亂有四種:代謝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謝性堿中毒和呼吸性堿中毒,其中前兩者較多見。就酸中毒的治療來說,首先要從“治本”著手——由尿毒癥引起的,需要透析;由糖尿病引起的,要用胰島素。根本不能靠吃“堿性食物”來解決。
而且,雖然食物在體內的代謝過程中不斷產生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但人類在長期適應膳食的條件下,體內已經建立了完整的緩沖系統和調節系統,以保障內環境(主要是血液)的酸堿平衡。健康人血液的pH值恒定保持在7.35-7.45的范圍,一般不會受攝入食物的影響而改變,除非消化道、腎臟、肺等器官發生疾病,造成人體代謝失常。
網上還有“通過測尿液的pH值來判斷體內酸堿度”的說法。孫偉教授說,人的尿液本身就偏酸,而尿液的酸堿度并不能準確地反映體內的酸堿度。尿液酸堿度是與飲食相關,吃肉蛋奶時,尿液會偏酸一些;多吃蔬菜水果,尿液會相對偏堿一些。尿液的酸堿度是腎臟“調節”的結果,它的pH值不能代表血液的pH值。并且,血液酸堿度不是自己在家能做的。醫學上要求抽動脈血,還要完全隔絕空氣,家里顯然沒這個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