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希望中印媒體成兩國溝通交流的橋梁和紐帶][印駐華大使:形象和現實息息相關 中印應增加了解][張炎:把握機遇深化合作][周明偉:加強文化交流 促進中印關系發展]
印度駐中國大使館經濟與商務處一秘高志遠 中國網 楊楠
中國發展門戶網3月30日訊 2010中印發展論壇3月30日在北京舉行,論壇由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主辦,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承辦,主題是“發展中的中印關系”。
印度駐華大使館經濟與商務處的一秘高志遠先生在會上做了演講。以下是演講全文:
尊敬的王剛毅先生,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中國和印度兩國之間的經濟關系跟過去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的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經濟方面的變化,中國已經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伙伴,2008年的貿易額即使在進入金融危機的情況下仍然達到了430億左右,今年前幾個月已經達到了90億,兩個國家之間現在已經能夠估計2010年兩國貿易的目標,印度和中國的公司在全球市場上也有密切合作,很多的印度IT公司在中國有很多投資,還有在金融、證券交易中發揮了作用。印度銀行在中國公司有投資,而且有各種各樣的牌照可以進行人民幣的交易活動。中國的公司也在印度有很多的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個很重要的貢獻,很多印度的項目都是幾百萬、上十億、上百億的大項目,都給予了中國的公司,兩國之間的貿易額是非常巨大的。我們感覺兩個國家都能在今年達到600億美元的貿易額,經濟的合作也面臨著很多的挑戰,特別是最近幾年,從表面上看,兩個國家之間有貿易的逆差,特別是對于印度的逆差,使得印度感覺到了對于中國貿易的一些誤解,特別是對于中國市場準入等方面的誤解。在印度有很多制造業、建筑業等等有很多發展,但是很難進入中國市場,印度國內的需求也是非常大的,而且印度對中國的原材料成本也在不斷上升。然而,很多印度的產品無法進入到中國來,而且也無法完全打開中國的大門。如何能夠解決印度這些公司進入中國的問題,因為問題很復雜,所以沒有簡單的答案,兩個國家之間所面臨的問題是非常復雜的,簡單的答案是無法解決這個問題的。
印度不應該等待問題的解決,而應該更加主動,比如說更多地與中國進行接觸,來推動對于復雜產品的貿易、關稅的問題能夠更加方便地解決。有一些印度公司,比如說鋼材行業,應該更加積極地介入到中國采購招標當中,很多印度本地公司,比如一些技術公司和知識企業也應該更多地參與到中國的國家建設當中。今天有很多印度的IT公司在中國有很好的發展,印度的IT公司在簽證方面、稅法等方面也有他們的憂慮。印度的IT公司有很多人才在國際的大公司工作,特別是我感覺,印度很多專家人才也有機會,也應該能夠進入中國的很多國有企業來工作。我們認為,這對中國和印度應該是合作共贏的。印度進入中國的企業,也應該從中國快速的發展中分一杯羹。他們的挑戰就是,如果中國和印度的銀行能夠建立起好的關系,將能夠大幅度減少兩個國家企業之間經商的成本。現在有很多中國的銀行在印度有分行,我們看中印兩國未來的發展有很大的潛力,如果雙方能夠合作起來,將共同促進兩國之間經濟的發展,包括擴大貿易。比如說醫藥行業,印度很多醫藥公司也希望能夠進入中國的市場,他們所面臨的問題,比如他們的一些配方或者藥品,進入中國市場需要很煩瑣的注冊手續等等問題,都需要我們未來共同探討。
在過去幾年,印度也希望推動一些水果、蔬菜,還有豬肉等等進入中國市場,但是也是非常緩慢的。過去4到5年,我們進行了很多探討,只有4到5種產品進入了中國市場,中國政府也在關注這個問題,希望有更多的印度水果、蔬菜能夠進入中國的市場。然而,印度市場對于中國的產品卻是敞開大門的,我們希望能夠建立在商業合作方面一個新的關系,能夠使雙方的國家有更加開放的胸懷,來迎接兩國之間的貿易發展。如果中國和印度能夠各自發揮比較優勢,我們非常歡迎中國的工程企業在印度做項目,但是我們希望,中國在印度做項目的時候考慮到本地的情況,和諧地完成我們的項目。我鼓勵中國和印度兩個國家有更多的貿易發展,但是希望兩國特別是商業界有更和諧的合作關系。
印度方面,我們希望中國的決策者越來越認識到印度市場對于中國的產品和服務所展示的非常慷慨的胸懷。我們只有共同合作,才能夠發展得更快。如果想要達到共同的合作,我們應該更多地相互接觸、相互了解。非常感謝大家聽我的發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