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辦公廳主任隆國強? 中國網 鄭亮 攝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 魏博)2014年5月1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吹風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辦公廳主任隆國強介紹了中國對外開放的最新進展情況,并答記者問。
隆國強表示,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后,中國的對外開放所處的外部環境和我們自身的條件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外部環境來看,在危機以前,持續了十幾年的全球的繁榮結束了,全球的經濟增長陷入了低迷,與此同時,我們看到因為需求不振導致的產能過剩的矛盾在加劇。為了應對這種情況,一方面這些遭受危機的國家,通過定量寬松的貨幣政策等等措施救助金融市場,同時像美國、歐洲一些國家也采取了工業化的戰略振興制造業,很多新興經濟體也在加速推進自己的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美國隨著它的戰略東移,還推動了TPP、TPIP這樣的巨型的區域貿易組織,不僅僅是進一步推進區域貿易里面的投資自由化貿易的自由化,同時還在推動構建新一輪貿易規則,所以這個外部環境對我們來說,既有新的挑戰,也有新的機會。
從我們自身來看,中國經濟發展經過三十年的快速增長,現在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我們說是增長速度的換檔期,從原來平均達到10%左右的高速增長期,正在轉向中高速增長期,在這個速度轉換過程中,會引發出很多新的矛盾、新的挑戰。
隆國強指出,中國參與全球競爭的比較優勢也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原來支撐參與全球競爭的最重要的優勢是我們的人口紅利,低成本的勞動力支撐勞動密集型產業,國民經濟在不斷增強。我們在過去抓住了勞動密集型的出口導向型產業跨境轉移的機遇,采取了正確措施,使得出口快速增長,2013年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貿易體。但是,我們看到,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競爭力正在弱化,當然也有一些新的優勢顯現出來,比如說人口數量紅利在減少,但是質量紅利在改善,我們每年有七百多萬大學畢業生,特別是對一些技術含量比較高的工作——研發工作來看,這是比較大的優勢。另外我們還有比較完備的基礎設施,比較完備的產業配套能力等等,加上中國這樣一個快速擴張的本土大市場,這些新的優勢也吸引更多的投資者把高端產業活動向中國加速轉移。
他認為,在這種內外新的形勢下,中國結構轉型的任務就越來越艱巨,越來越迫切。從十八大到十八屆三中全會,我們提出來要構建開放型經濟的新體制,實際上,著眼于國際國內環境的變化,推動對外開放的戰略,進一步服務好國內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提升我們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在三中全會的決議里面,圍繞著構建開放型經濟的新體制,在擴大服務業的開放、改革,對外投資的管理體制,還有推動自由貿易和我們自己的優化開放布局,作出了很多的舉措,習近平總書記也提出來“一路一帶”的開放的新的戰略構想。所謂“一路一帶”即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圍繞這些新的戰略構想,我們也采取了新的戰略舉措,比如在上海建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等等,很多下一步開放的舉措,率先在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里面推行。
隆國強表示,中國新的開放戰略和一系列對外開放的實驗,引起了國內國外的關注,很多國家,不管是歐美發達國家還是近鄰的發展中國家,對中國新的戰略、新的發展機遇都是高度重視,希望能夠更好地分享中國發展帶來的機遇,國內各個地方政府在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都積極地行動起來。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