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點滴滴的歷史見證,匯成涓涓細流,貫穿農村改革30年的歷史長河:從“瓜菜代”式的饑餓到溫飽,再到小康;從“皇糧國稅”“三提五統”到免征持續了2600多年的農業稅,再到給予農民補貼;從城鄉分割到統籌城鄉,進而實現城鄉一體化……
沿著歷史的脈絡探尋,農民這些溫暖的記憶源自改革開放以來持續不斷的惠農強農政策,特別是關于“三農”問題的十個“一號文件”。
從大包干分田到戶、專業戶蓬勃而出,到“洗腳上田”辦企業……億萬農民告別饑餓,奔向小康
記者來到安徽鳳陽縣小崗村“大包干”帶頭人嚴俊昌家。今年67歲的老漢,仍記得那份摁有18個鮮紅手印的包產到戶合同書:“我們分田到戶……如不成,我們干部作(坐)牢殺頭也干(甘)心……”
這份合同書如今被珍藏在國家博物館,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見證。今年小崗村農民人均收入有望突破6500元,嚴俊昌老漢說:“沒有包產到戶,農民就不能解決溫飽問題,國家就沒有后來的發展?!?/p>
小崗村的突破,具有思想啟蒙、思想解放的重要意義。1982年1月1日,中央發出第一個關于“三農”問題的“一號文件”,總結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農村改革,肯定了“包產到戶、包干到戶”。第一個“一號文件”發出后,有的農民當天到城里書店要買本“包產到戶政策書”。在“農村學大寨”的山西昔陽縣,群眾說:“砸了大鍋飯,磨盤不推自己轉,頭兒不干,咱大家干?!?983年和1984年的“一號文件”又進一步肯定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大包干’后,俺農民吃飽了肚皮,就有了新的想法。最早我和村里一些人偷偷地跑運輸、賣石子、織毛線,有的甚至躲到山溝里辦企業,掙了錢不敢存銀行,整天提心吊膽的。到底允不允許私人買拖拉機和汽車,允不允許私人跑長途運輸,允不允許合伙入股修魚塘按股分紅,允不允許辦社隊企業……大家伙都盼著上面給個準信?!焙幽鲜∶缀渔傂±锖哟宕迕駨埓和侨〉谝慌l鎮企業家之一,他回憶說:“很快,‘一號文件’給出了明確答案。1983年的‘一號文件’中提出放活農村工商業,1984年的‘一號文件’鼓勵發展社隊企業,鼓勵專業戶生產致富,允許農民自理口糧進城鎮做工、經商、辦企業。大家伙一聽,可真提勁!一下子辦起了十幾個大大小小的企業。”
在珠三角,在蘇南、溫州,以前被視為“資本主義尾巴”的鄉鎮企業如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勢,吸納了數以億計的農民“洗腳上田”……江蘇江陰市華西村,今年企業銷售收入預計超過500億元。這個村先后實現了“電話村”“彩電村”“空調村”“別墅村”,想起改革開放前辦企業時“白天關門應付檢查,晚上加班加點生產”的日子,村黨委書記吳仁寶感慨道:“大發展、小困難;小發展,大困難;不發展,最困難。實事求是是靈魂!”
種糧大戶、養雞專業戶、蔬菜專業戶……在農村如雨后春筍,蓬勃而出?!跋氘斈辏蛔尫N花,說是‘資本主義的草’,農民種一回,公社割一回?!痹谌珖畲蟮幕旧a銷售集散地河南鄢陵縣,柏梁鎮的“花王”姚清然回憶說,“1985年的‘一號文件’取消農副產品統購派購的制度,農民獲得了經營自主權,而1986年的‘一號文件’又強調增加農業投入。隨著逐步取消了對俺農民的指令性種植計劃,花卉種植開始大發展,出現了許多種花、販花的專業戶。”姚清然五兄弟漸漸分工:老二、老三和老四出門賣花當“花商”,老五在家制種育苗當“花工”,老大負責生產仍當“花農”。如今,五兄弟都買了小汽車。
農業內部的多種經營和鄉鎮企業闊步發展,又一次帶來鄉村巨變,農民的“錢袋子”開始鼓起來。30年前的一天,江西靖安縣寶峰村農民李科堂用一輛借來的拖拉機把新娘拉回了家?!白鰤粢矝]想到,現在兒子結婚,能用10輛小汽車把媳婦娶回家?!彼锌?,“真像做夢一樣?!?統計表明,全國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已由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2007年的414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