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選)
雖然生態現代化研究已經有30多年歷史,但它沒有明確的定義和系統的理論表述,不同作者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存在明顯的多樣性、內部和外部爭論(Mol 2001,Young 2000)。顯然,這些會影響這種理論的發展和應用,并產生很多的實際挑戰。而且,生態現代化理論是眾多環境社會學理論和社會變遷理論中的一種理論,學術流派的競爭是不可避免的。
1、生態現代化理論的挑戰
生態現代化理論,目前面臨許多挑戰。例如,有四個問題需要回答。第一,生態現代化理論需要超越只是論證環境難題相關的社會制度改良,而是展示這種改良導致了生態改進。第二,它必須證明現代化的后期階段導致了生產和消費的高頻率的生態轉型。第三,它必須證明正在減少對環境的直接影響的工業和企業,沒有導致其他工業和企業對環境負面影響的擴大。第四,它必須展示,不僅經濟的資源效率正在提高,而且資源效率提高的速度,高于整個生產的增長速度?,F有證據表明,它不能完全回答這四個問題(York and Rosa 2003)。
2、生態現代化理論的局限性
目前的生態現代化理論,是一個發展中的理論,也是一個不夠成熟的理論,未來尚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作為一種環境社會學理論或社會變遷理論,它是有局限性的。
首先,它基本是歐洲環境改革的理論描述,其國際適應性仍需要檢驗。例如,發展中國家的民主制度不健全,農業的生態壓力等因素,需要予以考慮;這些因素不同于歐洲。其次,它缺少統一的理論定義和系統的理論表述,規范性和系統性有待提高。其三,作為一種現代化理論,它仍然是不成熟的(Seippel 2000);它的現代化理論意義上的內涵相對比較少,它需要發展更多的類型學、更精確地說明各種類型反映的歷史現象、在中間層次上發展類型學等。其四,生態現代化只是現代社會變遷的一種形式,而不是全部。(摘自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中國現代化報告20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