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嫦娥一號”計劃10月24日下午6時許發射
[提要] “嫦娥一號”初步定在10月22日至25日期間發射。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人們提到地點時都用編號來代替。在發射前后的兩三個小時,居民會撤離到離發射場4公里以外的區域。目前1號塔的位置上已建成一個觀景臺,可以在那里觀看2號和3號發射塔發射衛星的過程。
資料圖:10月13日,幾名專業人員在“嫦娥一號”人造月球衛星模型前交流。
資料圖:10月11日,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制的一款月面巡視探測器(俗稱月球車)樣機亮相深圳“高交會”,它是中國探月二期工程探測系統重要組成部分。第九屆深圳高交會將于當晚開幕。 中新社發 孫自法 攝
“嫦娥一號”最佳發射時間確定
晨報記者提前探營“奔月”起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一座城市,承載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奔月夢想。 隨著“嫦娥一號”的騰空而起,“嫦娥奔月”的傳說即將在航天城西昌變為“現實”。西昌,也將因此成為我國深空探測的起點。
昨天下午,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嫦娥一號”發射升空的最佳時間已經確定,初步定在10月22日至25日期間。在“嫦娥一號”升空的前夕,晨報記者提前前往發射基地探營,為讀者揭開中國西部航天城的神秘面紗。
發射塔內藏著外國專家不懂的奧秘
記者坐車從一個叫漫水灣鎮的地方出了瀘黃高速公路(瀘沽到黃聯關),進入一條峽谷,在峽谷中拐過幾道彎,穿過一個小村子,遠遠地就看到高高矗立的發射架和避雷塔,在青山環繞中直指蒼穹。
記者跟隨當地居民金宏平攀上發射中心北面的山腰,整個發射場一覽無余。發射場三面環山,距離山腰大約兩三百米,一面對著峽谷口。山上樹木郁郁蔥蔥,一條小溪從北面一個小山溝里緩緩流進,將2號發射塔和3號發射塔分隔在兩個區域里。離山腰更遠的是亞洲最高的2號發射塔,固定架和移動塔處于分開的狀態,分別矗立在一條鐵軌的兩頭。
離山腰更近的便是即將發射“嫦娥一號”的3號塔。和2號塔不同的是,3號塔是全封閉的,從外面看就像一座沒有窗戶的大樓,樓頂上方是一部巨大的橘紅色吊車。
“這是新的3號塔,是為了發射‘嫦娥一號’改建的。”金宏平告訴記者,在3號塔的改建過程中,他曾經在里面做過水泥工。2005年下半年,老3號發射塔架拆除重建。2006年12月30日,增高8米、技術換代的新3號塔竣工。航天專家評價說,升級后的3號發射塔架已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發射塔架之一。數天之后,“嫦娥一號”就將從85米高的3號發射塔起飛,奔往38萬公里之外的月球。金宏平指著腳下告訴記者,山體里都是空的,既是倉庫,也可以在發射時當作工作人員的掩體。他又指著3號塔塔基,“發射臺的地面下還挖有一條深溝,發射前里面會裝滿水。”
進入發射基地的參觀區后,基地講解員小楊向記者解釋說,這條溝叫導流槽,槽里的水具有減震、降溫和吸收毒氣的作用。“火箭發射時,震動相當于6-8級地震,水可以起到緩沖作用;同時,火箭的火焰溫度高達3000℃,水可以降溫,我們在照片和直播畫面上看到火箭升空時的白色煙霧都是水蒸氣;水還可以吸收或稀釋燃料燃燒產生的毒氣。”
“無論2號塔還是3號塔,都有一個令國外航天專家看不懂的秘密。”小楊指著3號塔對記者說,寫有“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字樣的銀白色部分是固定平臺,藍色部分為回轉平臺。“秘密就在回轉平臺里,里面有10根電纜擺桿,國外的擺桿只能支撐火箭,而我們的擺桿還可以自動為火箭充電、充氣、加注燃料,這是我國的專利,國外航天專家都不懂其中的奧秘。”
“箭”已上弦,只候佳期
昨天下午,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嫦娥一號”發射升空的最佳時間已經確定。根據對當地雷電、降水和云量的分析,結合相關歷史資料,中心氣象系統科研人員為“嫦娥一號”選準了最佳發射窗口。“初步確定在10月22日至25日期間,但具體時刻目前還不能透露。”
在進入發射中心參觀的專用車輛上,一位頭戴帽子的游客被要求脫帽檢查。小楊告訴記者,和平時相比,在“嫦娥一號”發射前夕前來參觀的游客更多,對游客身份的查驗也更加嚴格仔細。
站在工作區外運送火箭的專用鐵軌上,記者看到3號發射塔靜靜矗立,藍色的回轉平臺緊緊閉合。“回轉平臺閉合時屬于測試狀態,打開就是發射狀態。”小楊向記者透露,目前長三甲火箭已經吊裝進3號塔的回轉平臺,“嫦娥一號”也已經進入發射區,將在吊裝后進行最后的測試。□晨報特派記者楊育才四川西昌攝影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