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伏在哪一塊比較有競爭力呢?首先看光伏電池,光伏電池我們的國際市場占有率超過了33%,太陽能電站是28.87%,晶硅原料很大一部分32.01%是進口的。逆變器的競爭力也比較強。風電機組相比2000年有很大進步,過去100%進口,現在我們還是有出口的。
新能源產業競爭力的國際比較。新能源產業比較具有競爭優勢的國家:中國、德國、美國、丹麥、韓國。我們和韓國優勢主要在光伏產業,美國的新能源競爭力表現在太陽能發電機組、生物質液體燃料和地熱發電。經過研究我們得出的結論:新能源產業國際市場占有率中國第一,貿易競爭力中國第二,美國第八,新能源產業顯示性比較優勢中國第三美國第七,生物質液體燃料產業和地熱發電美國第一,新能源裝機規模中國第一,海上風電英國第一,新能源優勢企業集中在歐美。
新能源產業的競爭者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新能源產業的競爭優勢變化受政策影響比較大。中國的新能源產業競爭力主要表現為聚集優勢。
(圖)如果按照全球500強分布,美國總體來說營業收入總量排第一。我們跟美國的差距跟上一年比有所縮小,入選企業數據來說,我們是很多個企業,美國是企業數比較少。但平均規模我們比美國要小三分之二。
2014-12-29 10:59:18
政策建議和未來的趨勢。未來兩年,光伏產業還將是領跑新能源產業的,增長速度應該是在30%左右;風電未來是在10%,去年有負增長,但總體上是保持在10%左右。新能源整合利用成本不斷下降,有可能未來在接近常規能源上有競爭能力。新能源產業有一些產能利用率相對來說特別是光伏還不是特別高,這個行業企業的并購重組會加劇。
建議。一要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二要提高產業集中度;三要提高產業準入門檻;四要在新能源利用時,新能源資源特別是生物質能源更多分布在農村,所以在推廣新能源的時候要跟推動農村能源革命相結合,要把政策向農村傾斜。
謝謝大家!
2014-12-29 11:01:12
下面有請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王燕梅研究員。
2014-12-29 11:02:53
首先非常感謝大家來參加我們今天的研討會。
我們這個報告“機械工業競爭力”是從國際貿易角度來做的,指標選擇從研究角度相對簡單,但得到的結論和行業整體的情況大致相似。就機械工業來說,實際上既包括傳統產業也包括了戰略性新興產業,機械工業實際上是中國制造業的縮影。我們的報告想從國際貿易的角度盡量接近產業競爭力的現實,為研究者和公眾打開一個窗口。
(圖)我們主要介紹六部分:競爭力走勢,國際比較,國際分工,機械工業的主要貿易伙伴分析,影響機械工業競爭力的體制、政策因素,機械工業競爭力的未來趨勢。
2014-12-29 11:03:12
無論從生產能力還是貿易規模來看,中國機械工業都已經走過了高速增長和國際競爭力快速提升階段。在按產業鏈環節分工的國際生產網絡中,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加工組裝基地,機械產品國際市場占有率一路快速增長,但在反映貿易平衡和相對優勢的其他競爭力指標方面,離機械強國還有比較大的距離。中國機械工業目前基本走完了依靠成本優勢獲得市場份額快速增長的階段,正站在競爭優勢轉型的歷史轉折點。
2014-12-29 11:05:41
最近時期的機械工業競爭力走勢。總體看,我們用四個指標反映競爭力。國際市場占有率保持持續較快增長,貿易競爭力、顯示比較優勢指數和顯性貿易優勢指數在2008年前后出現了拐點。國際市場占有率來看,中國機械工業的成就非常令人矚目,2000年國際市場占有率只有3%,到了2013年達到了18%左右,相比第二位的德國來說,我們超出德國將近一半。貿易競爭力指數,反映了進出口差額的規模。2004年貿易競爭力指數從負轉正,其后快速上升,但2008年之后是下降,至今一直處于小幅波動中。顯性比較優勢指數,2003年首先超過1,表示中國的機械產品成為中國出口優勢產品,2009年前一直呈現上升,2009年稍微有點下降。顯性貿易優勢指數,這是今年新增加的指數,是對前一個指數的改進,加入了進口因素。這個指標來看,到2010年都處于快速上升中,其后呈現出比較大的波動性。
2014-12-29 11:06:20
機械工業的國際比較。中國無疑是21世紀以來世界范圍內機械產品國際競爭力提高最快的國家。從幾個指標比較來看,國際市場占有率09年超過德國,2013年高出德國50%。貿易競爭力指數大幅度超過美國,并接近德國。2008年以后該指標有微弱下降,顯示比較優勢指數不僅超過美國,2013年還與德國持平。顯性貿易優勢指數大幅高于美國。
2014-12-29 11:07:23
國際市場占有率比較。(圖)日本、德國、美國、中國長期以來都是世界機械出口最大的四個國家。整體趨勢來看,德國比重變化不是很大,日本是下降的,美國也是下降的,中國是提高幅度非常大的。
貿易競爭力指數。目前排序沒有變化,日本最高,德國其次,中國第三,美國最末。但是2008年以后出現了不同的變動趨勢,日本由保持平穩走向了連續下降的狀態。
顯示比較優勢指數。這個指數表明機械裝備在日本、德國、中國都處于出口優勢產品地位。其中日本機械裝備在本國出口中的優勢地位更明顯,但是還是反映出不同的變化趨勢。
顯性貿易優勢指數。這個指數反映出的現狀和上一個指數相似,日本微弱下降,美國大幅度下降,德國短暫下降之后迅速恢復,中國則從2011年以后快速上升,有一個小幅的波動。
2014-12-29 11:07:55
機械工業的國際分工。我們討論國際競爭力的時候,國際競爭力是國際分工的一個表現,是國際分工的各種情況在貿易方面的展示。首先看全球機械市場的情況,2008年以后全球機械增長緩慢,從最高點42.6%到2013年下降到34%,受世界機械市場的拖累中國機械產品出口大幅度的下降。中國機械出口的增長情況高于其他幾個主要的機械出口大國,表現在貿易競爭力方面我們的市場占有率快速上升,但是顯性比較優勢指數已經出現了下降。
中國機械工業的產業鏈分工地位。中國機械工業在國際產品內分工中處于加工組裝環節,進口零部件、出口產成品。中國機械產品進口和出口中,零部件占進口的比重遠高于零部件占出口的比重。零部件的生產優勢和組裝優勢,組裝優勢明顯高于生產優勢。這體現我們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進口零部件、出口產成品的狀況(圖),產成品來看,我們做了關于產品進口、出口單價的比較,以車床為例,中國的出口單價在全球各個貿易伙伴中平均是6000多美元,中國的進口單價包括從日本進口的單價16萬美元,從德國進口單價56萬美元,而美國進口的單價是7萬多美元,德國進口的單價是9萬多美元,這顯示出中國的國際產品國際競爭力處于比較低端的位置。
2014-12-29 11:13:19
(圖)機械產品主要出口市場和進口來源。主要貿易伙伴集中在美國、日本、德國,但除美國以外,中國的機械出口都表現為出口順差。機械產品在不同目標市場上的競爭力,中國的機械產品在主要目標市場都占到了市場占有率第一位,包括美國、日本、韓國、印度、印度、巴西。中國機械產品進口來源地分析,臺灣、韓國、日本、德國、美國是中國機械進口主要的來源地。但從細分產品來看,這些國家進口量最大的除德國外都是一些中間投入品也就是機械零部件。影響機械工業競爭力的體制和政策因素。機械工業面臨著市場化發育滯后的要素和產品市場。存在著政府干預對于市場機制的扭曲。產業政策的實施途徑也有待進一步完善。
未來趨勢。技術進步會向高性能、集成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推進。國際分工地位繼續提升,進入世界裝備制造業強國的行列,國際競爭力各項指標穩步提高。產業政策面臨轉型,朝向更多地激發出企業的內在能力演進。
2014-12-29 11: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