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怪:羨林收藏被“盜賣”
核心提示:舉報者稱“國寶”季羨林先生藏畫被盜,北大發聲明否認外流。季老親口稱丟畫“誰也掩蓋不了”,事件愈發撲朔迷離,外界呼吁第三方介入。
10月底,有媒體報道稱“季羨林私人藏品未授權流向拍賣市場”。消息一出,輿論嘩然。已經近百歲高齡的季老被譽為“國寶”級的文化大師,究竟是誰膽大包天動了他老人家的珍藏?此事與季老所在的北京大學又有無關系?飽受質疑的北大隨后成立調查組,并聲明未見季老藏品流失,報道中所涉及字畫系偽作。然而風波卻并未就此平息,質疑之聲有增無減,甚至有消息稱季老曾遭秘書虐待,致信總理“求救”。11月26日,北大再次聲明,公安機關的調查進一步證實,“舉報人”張衡手中的字畫全系偽作,所謂的“秘書盜賣說”完全沒有任何依據。然而,當事人張衡則表示,北大沒有找他本人驗證這批字畫。
此事在重重迷霧中沉寂了一段時間。12月8日,有媒體公布視頻對話記錄,季老本人稱“偷畫的事情,誰也掩蓋不了”,有的人“當面叫你季爺爺,背后偷你的畫”。北大一相關人士隨后表示,校方始終尊重季老的意愿,至于“父子13年不能見面”,那是老人家自己不愿意見。“字畫門”是爭奪財產的鬧劇,校方正在調查背后是否有陰謀。媒體隨之掀起新一輪聚焦,關注點轉向北大調查的公信力,有人感慨其傳統精神淪落,呼吁公布細節和司法介入。亦有評論從人本主義角度出發,呼吁各方尊重季羨林作為普通人的權利。
從媒體爆料“季老藏品被盜”至今,已有將近兩月。撲朔迷離的過程中,以季老本人在視頻中的話語最能讓人動容。在那份對話記錄里,人們可以看到大師的寬容情懷,亦能感受其中些許的凄涼與無奈。讓一位將要百歲高齡的長者卷入目今的亂局,足以令后生晚輩們羞愧難當。巴金曾發出“壽則多辱”的感嘆,信然。只不過,大師們山高云淡,多不會受俗務侵擾太多。真相出爐之日,那些始作俑者難免自取其辱。
第八怪:茅盾大獎乏人愛
核心提示:中國文壇長篇小說的最高獎項日前出爐,但公眾的反應并不熱烈,折射出當下傳統文學的尷尬處境。
2008年11月2日,第七屆茅盾文學獎頒獎典禮在茅盾的故里浙江烏鎮舉行,賈平凹等人獲得獎項。
有評論說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素來沒有什么懸念,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入圍作品依照“茅獎”的評獎標準逐一篩選反復討論,本屆又頗具新意地在網絡上集體展示,以顯示其“市場化”。也無怪乎大小媒體早早將獲獎結果猜了個八九不離十。而另一方面,公眾對本屆茅盾文學獎的反應卻是“情理之外,意料之中”。某網站進行的網絡調查結果顯示,對于獲獎作品“一部也沒有讀過”的網民占38%。據媒體報道,本屆獲獎結果公布后,獲獎作品的銷量“并無明顯增加”。作為中國文壇影響力最大的獎項,這樣的“冷遇”實在不合常情,但也沒有讓人感到多少意外。事實上,最近幾屆的“茅獎”已經受到多方詬病。其評審標準、評委資質以及評審過程的不透明都是引起爭議的主要原因。有種說法認為,茅盾文學獎已經成了各種社會力量、文化力量折中的結果。正是這種 “折中”,讓其泯滅了自己的個性。公眾對當代文學的高期待值超越了“茅獎”的承受力,這種失望變成一種冷漠,表現為低下的閱讀吸引力和市場影響力。
當我們熟悉的文學期刊要么停刊淡出,要么慢慢變得面目全非,曾經有過黃金時代的“茅盾文學獎”又將何去何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