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工業化藍皮書《中國工業化進程報告——1995~2005年中國省域工業化水平評價與研究》近日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藍皮書指出,從東、中、西、東北四大經濟板塊的工業化水平看,東部工業化程度居首位,已進入工業化后期;東北次之,為工業化中期的前半階段。
遵循代表性、可比性和可行性原則,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綜合多種工業化階段劃分的理論觀點,提出了一套綜合評價國家或者地區工業化水平的指標體系和方法。其中選擇了人均GDP,第一、二、三產業產值比,制造業產值占總商品比重,人口城市化率,第一、二、三產業就業比等五個指標來衡量地區工業化進程。并根據衡量工業化水平的指標體系和相應的標志值,選用加權合成法來構造計算反映一國或者地區工業化水平和進程的綜合指數;選擇階段閾值法進行指標的無量綱化;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工業化綜合評價指標的權重。
本報告中的四大經濟板塊分別是東部10省市(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廣東、海南、福建、上海、浙江、江蘇)、中部6省(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12省區市(重慶、廣西、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內蒙古)、東北3省(遼寧、吉林、黑龍江)。
從對四大經濟板塊工業化水平的綜合評價看,到2005年東部的工業化水平綜合指數已經達到了78,進入工業化后期的前半階段,東北地區工業化水平綜合指數為45,進入工業化中期前半階段,而中部和西部的工業化水平指數為30和25,還處于工業化初期的后半階段。由此可見,東、東北、中部、西部工業化水平呈現遞減,區域發展不平衡性明顯。
(本文數據、資料來源于《中國工業化進程報告——1995~2005年中國省域工業化水平評價與研究》第19~4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