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對人們的心理沖擊很大,經濟上直接影響主要在小部分農產品價格上,但不會改變中國糧食供求總體平衡的格局,也不會改變中國經濟強勁增長的趨勢。”
昨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在出席招行“第二屆理財教育公益行”報告會上如此表示。
地震輕微影響農產品價格
巴曙松認為,四川在中國GDP總量的占比不超過4%,而汶川僅占四川GDP的0.4%左右,但作為天府之國,四川對中國農產品貢獻度為8%左右,地震僅僅可能輕微影響農產品價格,除了災區所受的直接損失外,主要體現在四川是重要的農產品供應地和生豬生產基地。
“不過,在過去10年里,我國有8年時間糧食在出口,只有2年時間是進口,其中僅油類進口依賴程度較高,目前國內糧食供求基本平衡,還有少部分出口,在這種情況下,地震不會根本改變中國糧食供求總體平衡的局面。”
CPI下半年或降至6.5%
巴曙松預計,我國下半年物價會有所回落,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去年物價高漲從下半年開始,在基數較大的前提下,下半年CPI漲幅會回落到6.5%甚至6%以下,但具體漲幅還要看下半年農產品供應狀況以及美國經濟衰退的程度等。
不過,從1-4月物價情況來看,完成全年4.8%左右的通脹目標回旋余地很小,中國經濟可能結束低通脹、高增長,進入一定的物價上漲和較快經濟增長的組合階段。
人民幣仍有升值空間
針對近期市場關于人民幣升值已經基本到位的說法,巴曙松表示,人民幣升值趨勢主要依賴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勢、人民幣有效匯率以及國際收支狀況。
央行近期發布的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一季度人民幣升值幅度達到4.1%,但人民幣有效匯率升值幅度還不到1%,盡管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但對歐元等一攬子貨幣卻在貶值,并且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可能還不如美元對歐元貶值幅度,下一步將進一步關注人民幣有效匯率。
巴曙松說,通過匯率靈活波動、人民幣適度升值仍是反通脹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在物價上漲較高、進口初級產品占比較大的情況下,適度升值對抑制物價上漲效果更為明顯。
盡管今年以來有較快幅度升值,但我國仍存在大量貿易收支結余,外匯儲備還在大幅增長,外資仍在繼續流入,如果以國際收支平衡為政策目標,人民幣依然有升值空間,很大程度依賴于美元是否減息,以及減息后是否貶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