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由中國能源報與北京市順義區政府共同主辦的“2009低碳經濟與城市發展高峰論壇”間隙,一位權威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我國現行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正醞釀調整,調整的核心內容是縮短22個工作日的調價間隔,以避免目前出現的國內成品油價變動比國際油價變動“慢半拍”的情況,至于調價間隔具體縮短為多少個工作日,目前尚未確定。
從今年1月開始實行的新成品油定價機制規定: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迄今,國內油價已調整了8次,5次上調,3次下調。
對于調價間隔醞釀縮短一事,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級顧問周鳳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成品油定價機制的目的是要將國內成品油價與國際原油價接軌,所以逐步縮短二者之間的時間差是必然的。
記者了解到,目前22個工作日的調價間隔往往面臨“國際油價動、國內成品油價不動”、“國際油價下跌,國內成品油價卻上漲”等尷尬局面。此外,在22個工作日調價間隔機制下,貿易商往往提前預測到國內成品油價走勢,從而囤油待漲等待獲利,人為導致油品的供應變化。
至于調價間隔縮短后,消費者能否承受的問題,周鳳起認為,目前93號汽油為6.66元/升,差不多1美元左右,再漲也不會漲到哪里去;對于調價間隔縮短后可能出現的油價頻繁變化,消費者也會習以為常,“國外加油站的汽油價格幾乎天天變。”
此外,目前市場傳言稱,成品油定價機制的調整內容還包括:無論原油價格高低,政府都會為煉油企業鎖定200元/噸的煉油利潤。這一傳言導致中石化股價上周連續上漲。不過,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沒有聽說這一內容包括在成品油定價機制調整內容當中。(張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