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日漸嚴峻的鐵礦石談判形勢,中方也擺出了強硬姿態。中鋼協聯合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出手整頓鐵礦石進口市場秩序。
在中鋼協同五礦商會于近日召開的“規范鐵礦石市場秩序聯合會議”上,原則性通過了三個行業性自律文件,分別為《2010年鐵礦石進口企業資質標準及申報程序》、《關于進口鐵礦石代理制實施細則》、《進口鐵礦石合同定期上報登記及其流向登記備案規定》。文件對從事鐵礦石進口企業的資質、規模、運營、定價做出了明確要求。
首先,在鐵礦石進口資質方面,文件規定2009年從事進口鐵礦石業務總量低于100萬噸的進口商將被取消鐵礦石進口資質。其次,鐵礦石進口嚴格執行一級代理制,保證鐵礦石流向符合產業政策的大中型鋼鐵企業,貿易商不能進行二次貿易,違反自律公約的企業將會被取消資質。第三,協會還將建立鐵礦石流向審核制度,對于一些進口劣質礦的合同,海關將不予以進口、備案。
中鋼協秘書長單尚華表示,目前我國鋼鐵企業的自存鐵礦石,足以保證鋼廠正常生產兩個月,港口仍積存鐵礦石7500萬噸。因此,中鋼協號召國內鋼企和貿易商在接下來兩個月不從三大礦山進口鐵礦石,抵制礦山的季度定價政策和無理漲價要求。
今年的鐵礦石談判形勢異常嚴峻。必和必拓與淡水河谷兩大礦業巨頭均宣稱已經與多數客戶達成了基于短期定價機制下的鐵礦石合同。
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海民認為,為應對鐵礦石談判中的困境,應提倡“開源、節流”:“開源”是對開采國外的資源,尤其是民企到國外投資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節流”包括限制鋼材出口,以及強制性推廣高效鋼材,以節約資源。
蘭格鋼鐵網分析師張琳則認為,應該對目前國內有鐵礦石進口資質的企業重新進行考察,嚴格海關申報程序,杜絕國內進口商的投機行為,使所有用礦企業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逐步向進口鐵礦石的統一采購模式過渡。(記者 朱宇琛 葉勇 秦菲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