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無視“最后通牒”
5月16日,俄氣突然宣布,由于白俄羅斯今年拒絕按照合同規定的每千立方米169.22美元價格購買俄天然氣,只按照去年150美元價格付賬,一季度白俄羅斯天然氣運輸公司共拖欠俄氣1.37億美元債務。進入6月,俄氣宣布,白方拖欠債務已達1.92億美元。6月15日,俄總統梅德韋杰夫向白發出了五天內還債的“最后通牒”。6月21日,五天期滿,由于白方并無還債舉動,俄氣宣布自當天起,將對白天然氣日供應量減少15%.22日,俄氣將削減量提高到30%.
白方則毫不示弱,總統盧卡申科22日指出,由于俄方拖欠白方2.6億美元天然氣過境運輸費用,他已責成白有關部門關閉俄天然氣經白境內通往中東歐國家的通道,直至俄方償還有關債務。(據新華社電)
分析
聯盟國家為何也“翻臉”
一場互相欠債、似乎完全可以避免的經濟糾紛何以愈演愈烈,演變到兩個聯盟國家“翻臉”的地步?
此次天然氣危機源于兩國長期以來的經濟利益之爭。曾幾何時,俄白兩國曾保持良好的經濟和政治合作關系:從建立海關聯盟到締結俄白聯盟,白俄羅斯與俄羅斯樹立了獨聯體國家一體化的“樣板”。然而,近年來,俄白關系中務實因素增多,俄奉行本國利益優先原則,在經濟利益問題上對白不再那么“優待”,而是逐步采取“親兄弟,明算賬”
的做法。而全球經濟危機爆發后,各國的日子都不好過,俄白兩國在經濟利益方面更是互不相讓。
俄輿論認為,最近一個時期,俄與西方關系“重啟”,白俄羅斯在莫斯科眼中的戰略地位下降,也是俄不再優待白的原因之一。有媒體指出,俄白天然氣危機只是兩國緊張關系在經濟領域的一次體現。 (據新華社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