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避免城市“貧民窟”
重慶廉租房與商品房“插花”建設
□記者 徐旭忠 重慶報道
近年來,各地為了解決部分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難題,大力推進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賃住房建設。然而,有來自社會各界這樣的質疑:那就是大規模集中建設保障性住房,眾多低收入人群聚集在一起,會不會產生城市“貧民窟”?
記者近日在全國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賃住房建設試點城市的重慶市采訪了解到,近年來,這個市在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中,通過采取“混建制”、“小集中、大分散”、高標準配套設施建設等措施,防止保障性住房聚居區成為城市“貧民窟”,讓住在這里的困難群體生活地更美好、舒適,更有尊嚴。
“小集中、大分散”
每天的茶余飯后,家住江北區山水麗群(一期)廉租房小區的老人楊清富都會在小區內逛逛。今年70歲的楊清富原來住在江北區觀音橋一帶,一家四口人曾租住一個只有2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因屬城市低收入群體,前兩年申請了廉租房,住進了政府修建的廉租房小區。楊清富告訴記者,他現在住的房子有50多平方米,兩室一廳,廚房、衛生間都有,還有陽臺。他不無感慨地說“真沒想到在我的有生之年,還能住上漂亮、寬敞的房子!”
楊清富帶著記者在小區內轉了轉。記者注意到,雖然是廉租住房小區,小區內的環境、配套不遜于主城區的一些商品房小區。小區內綠草茵茵,綠樹成行,干凈整潔。小區的配套也十分完善,專門有物業管理公司對小區進行日常的保潔、安全等方面管理,配套有醫務室、幼兒園、附近還有農貿市場,日常生活十分便利。
江北區房管局房改政策科科長肖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為了避免廉租房小區成為城市“貧民窟”,江北區在規劃廉租房小區時就做了充分考慮,采取了“小集中、大分散”的模式,那就是每一個廉租房小區規模不宜過大,一般在幾萬平方米。以江北區規劃建設投用的山水麗群(一期)和“山水桂苑”為例,山水麗群(一期)的建設規模只有4萬平方米,山水桂苑小區的建筑面積只有1.8萬平方米。
據肖輝介紹,在實施廉租住房保障工作中,江北區根據實際情況和住房困難家庭的要求,采取了實物配租和租金補貼兩種保障形式,在實物配租之外采取了發放租金補貼的方式,保障對象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在主城區租房住,這在客觀上有利于避免集中建設可能帶來的“貧民窟”現象。截至2010年三季度末,江北區保障困難家庭4106戶,其中實物配租806戶,租金補貼979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