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斷企業利潤要真正惠及民生,須通過向國家分紅的方式,國企利潤才能在教育、醫療、社保等領域均衡配置。
但是,如果國家多拿了,企業的發展后勁可能受到影響,而國家少拿了,國家的所有者權益不能得到充分的保證。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紅利悖論”。
上市公司半年報的披露日前宣告完畢。從各公司尤其是有壟斷性質的國有大型企業的中報來看,上半年利潤呈現高速增長態勢:高喊虧損的中石油上半年凈賺818多億元;拒絕取消月租費和漫游費的中國移動日賺2億元……
在我國大型國企上半年運營捷報頻傳的同時,這些國企利潤如何分配,能否惠及國家,能否惠及每一個公民,再次成為了公眾關心的話題。
有專家向記者表示,國有企業的利潤如何分配,面臨著“紅利悖論”這一問題。以前,壟斷企業盈虧平衡或虧損時,這一問題尚不明顯。隨著今年上半年壟斷企業大賺,“紅利悖論”話題重現江湖。
國企利潤增速遠超居民收入
截至8月29日,共有1377家上市公司公布了今年半年報。從已披露的半年報看,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七成。
而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整個上半年,我國農民人均現金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后實際增長13.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14.2%。
由此可見,這些帶有壟斷半壟斷性質的國有大型企業的利潤增幅不僅遠遠超過了群眾的收入增幅,兩者相比更是相差4-5倍。
這樣的情況發生在石油、電力、電信、銀行等帶有壟斷性質的國有大型企業。據悉,央企“十二強”員工的平均工資,是全國平均工資水平的3倍-4倍,是中部地區平均工資水平的10倍。
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工業發展室主任趙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要讓百姓分享國有企業利潤,必須通過加強稅收,以及早日實現國家對國有企業的提取分紅,這樣國企紅利才能投向教育、醫療、社保等公共服務領域。
“紅利悖論”凸顯
令人欣喜的是,在最近的物價上漲中,一些壟斷企業沒有漲價。但有媒體報道,壟斷企業的漲價準備工作則十分積極,一些企業先后提交漲價申請,電信巨頭在全國范圍內布置寬帶“包月限時”業務……
如何使百姓分享國有企業利潤?如何使國企紅利投向教育、醫療、社保等公共服務領域?社科院財貿所研究員楊志勇向記者表示,這里碰到一個“紅利悖論”的問題。
他表示,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判斷國家的利潤分配決策是合理的,在保證國家所有者權益的同時,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也就是說,這里存在一個悖論:國家少拿了,國家的所有者權益不能得到充分的保證;國家多拿了,企業的發展后勁可能受到影響。
楊志勇表示,大型國有壟斷企業憑借其市場支配地位,壟斷某個行業的市場,令消費者無從選擇。開放競爭,可以改變某些產品或服務價高質次的局面,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護消費者利益,有效地改善民生。
他建議,對國企進行分類管理,規范國企行為,特別是參與市場競爭的大型國企的行為。非競爭性國企以其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直接服務于社會公眾;競爭性國企在國家法律秩序的規范下,參與市場競爭,為企業和社會創造財富,并且通過紅利的分配,為社會公眾服務。(記者 薛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