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的運營就像迷局一樣,虧在哪里,究竟需要政府補多少錢,很難說清楚。這是困擾北京市財政局副巡視員師淑英的一件事。對于醫院的運營情況,各家醫院院長也是霧里看花。
賬算不清楚,政府不知道補多少或補得過少,醫院可能就要通過多開藥等行為增加收入。為了破解這一迷局,并為財政全額補償提供依據,朝陽醫院率先進行公立醫院成本核算的試點工作。
■如何核算成本?
科室被細化為268個核算單元
電腦里的成本核算系統,把全院所有科室細分成156個核算單元,各單元收支數據清晰可見,大到各科室年度的總成本,小到每個病區醫療器械、輸氧成本或分攤的水電等成本。
這就是包括6大類25張報表,已作為模板在多家公立醫院推廣使用的全成本核算系統,說到自己和同伴們的得意之作,朝陽醫院財務處核算員史翠梅有點自豪。
她說,新型成本核算將全院科室分為4大類,直接醫療科室包括門診和病房;醫療技術科室包括檢驗科、放射科、藥劑科、手術室等;醫療輔助科室包括水暖組、木工組、汽車房、掛號處等;管理科室包括行政和后勤等具有管理屬性的科室。
同時,為便于醫院對各科室情況的了解和管理,又將科室細分為268個最小核算單元,如消化科可分為消化科門診、消化科病房、消化科窺鏡室、消化胃腸動力室4個末級科室,前兩者是直接臨床科室,有開單(處方權)和執行功能;后兩者是醫技科室,只有執行功能,包括CT、核磁、B超等放射類科室。
新舊核算方法對比
“原來只統計消化科一個大的科室的收入成本情況,分開后,就可以看到各科室多少大夫出診、門診量是多少、相應的收入是多少。”史翠梅說,“最早的科室核算只算直接支出,特別簡單,看到的是不完全的數字;現在就很全面、系統,因為管理科室、醫技和醫輔科室都為臨床服務,那么臨床科室就要承擔前三者的成本。”
新型財政核算制度采用四級分攤的方法,即管理費用按照各科室人數進行分攤、醫輔科室是按照工作量進行分攤、醫技科室是按照收支配比的原則,比如消化科開出放射單多的話,那么承擔放射科的分攤成本就要高,四級分攤后,收入和成本最終要落實在臨床科室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