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遼寧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巡禮
· 遼寧將大力發展臨港臨海經濟 以項目為載體優化沿海產業布局
· "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成投資熱點 成遼寧新經濟增長點
· 遼寧系列優惠政策推進“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建設
· 遼寧沿海經濟帶的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
· 遼寧沿海經濟帶面積占全省38% 人口占41.8% 生產總值占51.6%
· 截止5月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土地157.5平方公里 投資2677.4億
· 背景資料:遼寧“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戰略
在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中發〔2003〕11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實施意見》(國發〔2005〕36號)、《中共遼寧省委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實施意見》(遼委發〔2005〕24號)等文件精神基礎上,2006年和2007年,省委、省政府先后下發了《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鼓勵沿海重點發展區域擴大對外開放的若干政策意見》(遼政發〔2006〕3號)文件、《關于部分沿海重點發展區域界定區域調整等有關問題的批復》201號文件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建設的若干意見》(遼委發〔2007〕16號)等文件精神,界定了沿海重點發展區域范圍,提出了包括財稅增量返還、免收涉企行政性收費、金融支持、下放經濟管理權限以及拓展融資渠道、人才引進、創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善軟環境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措施。
◆以2005年為基數,五個重點區域上繳省的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和房產稅,省財政給予70%的增量返還,主要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和支持主導產業建設。
◆在五個重點區域內興辦的企業,經有關部門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可按15%的稅率征收所得稅。
◆在五個重點區域內新辦的內資高新技術企業,自獲利年度起免征所得稅兩年。
◆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對園區內符合條件的企業銀行貸款優先提供擔保。
◆對五個重點區域內的裝備制造、原材料加工、精細化工、農產品精深加工、紡織、醫藥等行業的技術改造和服務業項目,省級財政優先給予一定期限內的貸款貼息。
◆對五個重點區域內的外貿出口企業開展質量體系認證、產品對外宣傳與推介、參加國際專業展覽會等費用,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給予重點資助。
◆對五個重點區域內創辦的出口加工基地企業給予重點扶持。對購買知識產權、出口產品升級、新產品研究與開發、在國外注冊產品及信息發布、農產品的開發與培育等,東北老工業基地外貿發展資金予以傾斜。
◆對五個重點區域內的所有企業(含在建和新建),免收涉企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涉及國家管理的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費額,由園區或園區所在市財政承擔;涉及省級管理的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費額免收。在享受優惠政策期間,新發生的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按此政策執行。
◆實施“政府主導、市場運作、融資推進、滾動發展”的原則,引導國家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建立融資平臺,擬定支持重點和融資模式。金融機構要從參與項目規劃、論證入手,技術支持結合融資支持,政府信用結合企業信用,積極推進五個重點區域重點項目開發工作。
◆在遼西錦州灣沿海經濟區區域內設立“飛地”,并實施政策優惠。錦州市和葫蘆島市可分別為朝陽市、阜新市在區域內確定若干平方公里的區域(“飛地”),在“飛地”內設立的企業,除享受第一條優惠政策外,增量返還增至100%,由兩市(“飛地”提供市和使用市)按各50%的比例分留。
◆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加大對沿海經濟帶產業發展的引導和支持力度。投入3億元專項資金,用于重點發展區域產業項目貼息。
◆每年投入2000萬元,建立重點發展區域招商引資獎勵資金。
◆積極運用東北老工業基地外貿發展資金和省級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補助重點發展區域出口企業的研發費用和重點商品、重點企業出口信用保險費用。
◆進一步完善金融支持體系。拓展沿海經濟帶建設融資渠道,積極爭取政策性金融機構支持基礎設施、主導產業及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吸引保險資金參與投資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加強沿海地區金融體系建設,積極引入外資金融機構入駐沿海各市,有效推進離岸金融業務。不斷改善企業融資環境,完善金融機構信貸管理機制,適當放寬授權權限,加快金融產品和金融工具創新。支持優質企業上市融資和發行企業債券。設立創業投資基金,促進中小企業加快發展。加快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建立融資擔保公司和租賃機構,吸引風險投資。
◆增強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撐。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創新人才政策和機制。面向海內外公開選拔重點發展區域緊缺的領導人才,大力選拔知識層次較高、熟悉經濟和社會工作的優秀年輕干部進入重點發展區域領導班子。加大重點發展區域與省直部門、省內發達地區及東南沿海地區干部對口掛職交流工作力度。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放寬戶口遷移限制,完善分配激勵機制,為各類人才創新創業提供服務和保障。
◆創新管理體制。重點發展區域管委會作為市政府派出機構,行使市級政府的經濟管理權限和相關的行政管理職能,全面負責重點發展區域的經濟和社會管理服務事務。管委會主要領導按副市級領導干部配備。黨工委、管委會實行黨政合一的體制,內部機構可自行設置,不搞上下對口,機構編制配置實行動態管理、循序漸進、逐步到位。外經外貿、招商引資等特殊崗位、特殊需要的高層次、緊缺人才實行特崗特薪。聘任到重點發展區域事業單位工作的海外留學人員不受編制限制,確定行政職務不受職數限制。
◆創新運行機制。建立和完善重點發展區域資產運營管理機構,吸引社會資本和其他各類金融資本參與建設,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大力發展為企業服務的各類中介組織,全面推進經營事務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打破地區行政限制,按照“統計口徑、稅收分成、隸屬關系三不變”原則,鼓勵腹地城市參與重點發展區域的建設。
◆加強軟環境建設。優化政務環境,全面推行審批代辦服務制度,建立健全“一站式”審批服務平臺。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化辦事程序和辦事環節,提高涉外服務水平,促進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與國際接軌。建立重大項目綠色通道,實行外商投資重大項目協調制度,增強主動服務意識,創造濃厚的親商、安商和諧氛圍。依法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規范各類稅費征管,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在公平競爭中發揮優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局面。(中國發展門戶網 張曉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