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認真貫徹積極財政政策,促進經濟平穩增長
一是擴大政府投資。全面落實中央擴內需各項政策,加大對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的投入力度。統籌各級財力資源,積極推動了十項重點道路交通工程、大伙房水庫輸水入連、三道溝凈水廠改擴建、202路軌道延伸線、濱海大道大連段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安排專項資金,支持了城市公用配套管網改造、水庫除險加固、海防林、社區服務中心等公共項目建設。在市本級財力有限的條件下,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項目融資規劃,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確保我市地鐵建設等重大項目順利啟動。積極配合財政部成功發行10億元大連市地方政府債券,用于東聯路、經濟適用房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惠民工程。
二是狠抓政策落實。認真貫徹國家出臺的增值稅轉型、提高出口退稅率等結構性減稅政策,全市企業購入機器設備抵免增值稅17.48億元,增長206.1%;辦理出口退稅113.25億元,增長13.3%。在國家、省政府取消和停征220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的基礎上,全市又取消和停征65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減輕企業和社會負擔3.4億元。大力支持企業創業基地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通過財政貼息、擔保獎勵等措施,著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實施擴大內需的政府采購政策,優先采購節能降耗和中小企業的產品。積極籌措資金,確保支持總部經濟、企業“走出去”戰略等各項政策的順利實施。
三是推進結構調整。安排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了重工??起重風力發電、一重核電等關鍵技術攻關,推進中遠造船、重工??起重曲軸二期工程、大化集團搬遷改造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大科技創新和技術成果轉化的扶持力度,支持了新材料產業基地、“十城萬盞”示范基地、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項目等建設。促進節能減排,通過財政補助方式推廣太陽能光電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等節能項目,全年完成了160萬平方米住宅小區熱計量改造工作,有效降低了采暖能耗,減少環境污染。
3.落實財政支農惠農政策,夯實三農發展基礎。2009年,全市財政用于三農支出44.70億元,增長24.9%,其中,市本級 29.14億元,增長21.8%。進一步完善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將最低籌資標準由年人均120元提高至140元,其中,財政補助標準由年人均110元提高至120元。市財政撥付支農資金17.01億元,大力促進了農業生產發展、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環境改善。繼續落實對種糧農民的補貼政策,擴大良種補貼覆蓋范圍,并對玉米收割機等農業機械購置實行地方累加補貼。安排補助資金,支持新建鄉鎮綜合文化站52個,實現退耕還林13.06萬畝。繼續實施永青路沿線小城鎮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投資項目補助,帶動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市財政及時撥付補貼資金7360萬元,積極推動“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家電、汽車下鄉”政策落實,有效釋放了農村消費需求。
4.加大民生投入,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長效機制
社會保障事業方面。2009年,全市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76.74億元,增長6.7%,其中,市本級42.11億元,下降3.3%(主要是通過向省借款的方式解決了企業基本養老保險提標補助資金,如剔除此因素,可比增長9.2%)。繼續落實國家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政策,將養老金月人均標準提高了172元。進一步完善與物價變動相適應的城鄉低保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城鄉低保補助標準分別提高了480元/年和300元/年,并相應提高農村集中供養五保戶補助標準。及時撥付資金0.65億元,對城鄉低保人員、在鄉重點優撫對象等困難群體實施臨時救濟,確保了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加大對殘疾人事業的支持力度,投入資金1.50億元,重點用于殘疾人輔助器具配備、康復救助、貧困殘疾人托養及就學等支出,全年為1000戶殘疾人家庭實施了無障礙改造。全市財政安排就業補助資金9.90億元,積極落實困難企業緩繳社會保險費、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等政策,穩定了就業局勢。
教育事業方面。2009年,全市教育支出58.56億元,增長10.6%,其中,市本級14.92億元,增長3.6%。繼續貫徹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兩免”和城市義務教育免雜費政策,免收了全市中等職業學校涉農專業學生學費。進一步完善教育扶困助學體系,為全市4萬余名大中專學生提供獎助學資金6000余萬元,8000余名家庭經濟困難高中生獲得政府助學金資助。通過財政補貼方式,支持農村中小學校車運營試點工作。安排專項資金,完成了53個農村高中實驗室、431所中小學健康飲水工程建設。加大教育人才培養力度,支持開展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師資培訓。重點支持了大連職業技術學院國家示范校、市委黨校數字化圖書館及大連大學“十一五”學科建設。
醫療衛生事業方面。2009年,全市醫療衛生支出22.46億元,增長45.7%,其中,市本級12.71億元,增長59.5%。全面建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將大學生納入保障范圍,并將未成年人和在校學生的財政補助標準由年人均40元提高至80元。實施農民工和靈活就業人員的門診補助政策,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慢性病補助范圍由15種擴大至30種。進一步提高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補助標準,增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提供能力。落實津貼補助資金近2億元,支持了市屬公立醫院正常運轉。市財政及時撥付資金0.37億元,加強了對甲型H1N1流感病毒防控的經費保障。
文化體育事業方面。2009年,全市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7.66億元,增長37.7%,其中,市本級3.72億元,增長46.6%。安排資金新建500個農家書屋,豐富了農民業余文化生活。通過建立經費保障長效機制,確保了我市5家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促進競技體育、群眾體育事業的發展,支持舉辦了市運動會等多項大型體育活動。進一步加大對計劃生育的投入力度,將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標準由50元/月提高至60元/月,獨生子女傷殘家庭扶助標準由80元/月提高至100元/月。安排專項資金,推動“青少年綠茵工程”的實施,鞏固我市足球后備人才的培養基礎。
政策性補貼方面。2009年,市財政政策補貼支出9.93億元。根據國家石油價格形成機制改革有關要求,及時制定我市的石油價格財政補貼方案,撥付資金1.96億元,重點用于補助漁業、城市公交企業、城市出租車及島際、農村水路客運經營。籌集資金7.17億元,補助煤氣、自來水、城市供暖、城市公交等公用企業,確保公共事業正常運轉。全面落實糧油、肉類、農藥、化肥等重要物資的儲備機制,確保各類儲備物資實物充足、輪換及時。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財政工作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依然能夠保持較高的收支規模和增長幅度,這綜合反映了我市的經濟實力,充分顯示了老工業基地振興以來我市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方面奠定的堅實基礎,表明了我市實施宏觀調控、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保持社會穩定的能力顯著增強。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雖然當前我市經濟增長的外部環境有所改善,財政收入企穩回升的積極因素逐漸增多,但經濟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財政工作仍然面臨諸多困難;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采購等各項改革仍需繼續深化;財政資金績效評價制度尚需完善,財政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著力加以解決。
二、2010年財政預算草案
2010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順利啟動“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之年。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尚未完全消除,國內經濟回升的基礎仍不穩固,財政工作仍將面臨較多困難。但是,我市經濟企穩向好的發展趨勢沒有改變,隨著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戰略的全面落實、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我市經濟發展也將迎來一個重要的機遇期。只要我們樹立信心,扎實工作,認真貫徹中央及省各項工作部署,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就一定能夠戰勝困難,加速實現我市經濟振興,為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2010年預算安排及財政工作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三農、教育、科技、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保障性住房、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進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統籌兼顧、增收節支的方針,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積極推進財稅制度改革,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按照上述指導思想,根據2010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并綜合考慮財政收支增減因素,我們編制了2010年預算:
(一)全市財政收支預算
全市財政收入預算安排460.25億元,比上年實際增長15.0%,其中,稅收收入363.49億元,增長14.2%;非稅收入96.76億元,增長18.2%。
全市財政支出預算安排472.87億元,比上年預算增長20.0%。
全市財政收支預算的平衡情況:全市財政收入460.25億元,加上中央對我市的稅收凈返還、中央固定項目補助等16.62億元,扣除按照國家統一要求上解的對口支援資金4.00億元(以上年財政收入1%的規模安排),當年預算的總財力為472.87億元,與安排的財政支出472.87億元相等,做到了收支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