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剛過,春節臨近,越來越多的人將踏上回鄉之路。不過,一年一度短期春運人口流動,比起未來中國龐大的人口遷徙來說,實在算是小巫見大巫了。
根據國家人口計生委的預計,未來30年,全國的城市人口比例將達到70%,城市人口將從目前的5.6億上升到10億,約有3億農村人口進城,將給未來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嚴峻的挑戰。
不過有關部門已經開始籌備應對方案。記者獲悉,國家人口發展功能區的戰略規劃已經由國家人口計生委完成,并獲得中央的認可。一位參與編制的人士指出,這項規劃將下發到地方,由各個省(市、區)據此拿出自己的編制報告,最后形成一個完整的全國匯總規劃。
“如果順利的話,今年內這個匯總規劃將按期與國家發改委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相銜接,此后會在全國開始推動。”上述人士說。
這項規劃的大體框架,是將全國的國土分成5大區域。即不適宜、臨界適宜、一般適宜、比較適宜、高度適宜地區,其中高度適宜地區,面積只有全國的10%,但是要積聚全國30%的人口,是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在此基礎上,還按照環境資源承載力,把全國劃分出四大人口發展功能區域。
引導人口有序流動
國家人口計生委此次編制人口發展功能區規劃報告題為<科學界定人口發展功能區 促進區域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其目的是要引導人口有序流動。
該報告是在完成總人口戰略報告后,針對其中提出的新問題而提出的應對方針。根據研究,未來30年中國將迎來人口規模、勞動年齡人口、流動人口,以及人口城市化等高峰。
預計今后30年,全國總人口數將達到15億,城鎮人口也將從目前的5.6億上升到10億。同時,城市化率將大幅提高,意味著大量的農村人口將要進入城市。規劃報告預計,2014年的城市化率將達到50%以上,2023年將達到60%以上,2034年為70%以上。屆時,3億農村人口將成為城鎮人口,這將給一些地方的人口承載能力造成挑戰。
比如貴州、西藏、寧夏、青海等地,相對其環境承載能力而言,目前其人口規模就超載30%以上,因此這些地方不適宜再大規模地進行城市化發展。國家人口計生委發展規劃司司長陳立認為,科學界定人口發展功能區,引導人口有序流動非常重要。“這能增加每個人發展的機會公平性。”陳立近期在中國人民大學的一次講座上說。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加快,人口大規模的遷移也在加快。比如1990年人口普查的遷移人數為3400多萬,這個數字到2000年時達到1.3億。但是這種發展模式似乎不可持續。規劃報告指出,支撐3億農民進城,每年城鎮需要新增建設用地1000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為1500畝)以上。而根據國土資源部的數字,2005年全國耕地只有18.3億畝,按目前的城市化速度,20年后18億畝的耕地紅線將被突破。
上述規劃報告是在2006年9月份的一個涉及內蒙古等8個省份的調研報告基礎上完成的。2005年9月,國家人口計生委啟動了有關生態屏障、功能區劃和人口發展的專題調研,開始有關人口功能區的研究。這是適應國家“十一五”規劃提出建立主體功能區的需要而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