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中國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有一些重要變化:外商直接投資的相對地位下降,其它類型外資大幅度增加,外商收購兼并投資增多,對外投資迅速增長。面對新情況,需要統籌考慮涉外各方面政策。
(一)若干重要變化
1、外商直接投資的地位和比重下降
國內比較,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占國內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比重,上世紀90年代平均為12.1%,2005年已降為5.6%。固定資產投資來源中外資所占比重,從前些年占10%以上降為2004年的4.4%。
國際比較,外商直接投資占國內固定資本形成總額的比重,上世紀90年代中國平均達到12.5%,明顯高于同期發展中國家7.2%的平均水平,2004年已降為8.2%,同年發展中國家和中東歐國家分別平均為10.5%和19.1%。巴西、尼日利亞、墨西哥、俄羅斯、烏克蘭、越南、埃及、埃塞俄比亞等發展中大國,這一比重都已高于中國。
上述變化是由國內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和外商對華投資從高速增長向穩定增長這兩個因素共同決定的。今后幾年,中國吸收外資仍將保持這個基本態勢。
2、其它類型外資增多
在外商直接投資流入增長趨緩的同時,非外商直接投資方式吸收外資不斷增加。有兩個重要途徑:一是企業在海外融資,2004年,中國證券投資負債項目差額達到132億美元,2005年也不會低于這個數;二是國外投資者以QFII等方式進入中國證券市場。此外,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后,外資企業和國外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投資會增加。各種方式合計,今后非外商直接投資類型的外資每年將達到數百億美元。
3、外商收購兼并投資增加
近兩年來,外商收購兼并方式的投資增多。雖然制造業中購并投資的比重還不到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總額的10%,但涉及到一些重要產業中的骨干企業,影響較大。中國銀行業正在集中進行股份制改革,吸收了較多的海外戰略投資。收購兼并的主要特點,是投資用于獲得被購并企業的全部或部分股權,當時看,可能沒有增加新的生產能力和就業,這與人們以往對外資的認識有差別。收購兼并投資還是一個易于引起爭論和輿情關注的問題。
4、對外投資迅速增加
最近兩年,中國企業對外投資迅速增長,2005年已達69億美元。不少企業有未來五年內對外投資的設想。國際經驗表明,影響對外投資規模的主要因素有人均收入水平、GDP總量、出口規模、國內投資能力、外匯儲備規模、國內市場生產能力過剩狀況、本幣升值預期等。我們結合國內情況和綜合考慮上述因素,估算出中國“十一五”期間累計對外投資額可能超過800億美元,2010年的投資額可能超過200億美元。中國將成為全球重要的對外投資母國,在發展中國家中的排名進入前3位。
(二)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
1、收入水平達到轉折點
“十一五”中期,中國人均收入將達到2000美元。在國際投資理論中,這是一個重要的標志性收入水平。邁過這個臺階,就進入了國際投資的第三階段:對外投資快速增加,資本凈流入速度減緩,吸收外資方式增多。中國出現的變化符合這個階段的特征。同時,達到這個收入水平,還會引起對外經貿領域中的其他重要變化,例如匯率壓力、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競爭力趨弱等。形象地說,過去二十年,我們對外經貿發展是處在同一個平臺上運行,而目前這個平臺本身卻在發生變化。
2、生產能力過剩
近幾年,國內不少行業生產能力過剩,外資若建新企業,會導致能力過剩問題更加突出,立足和發展的難度大,因此傾向于用購并方式。同時,國內市場飽和以及愈來愈多的貿易摩擦,迫使國內企業加快對外投資。
3、投資環境改善
收購兼并投資對東道國市場和法律環境要求較高:企業財務透明,有產權交易的相關制度。發達國家之間投資主要用收購兼并方式,對發展中國家的投資主要用新建企業方式。近些年中國企業財務制度和資本市場建設有進展,國有企業冗員和社會負擔減輕,改善了吸收購并投資的環境,外商以購并方式投資的意愿增強。
4、對外投資能力增強
中國已經成長起來一批大企業,而且能夠以多種方式對外投資。2005年,中國企業對外投資中,收購兼并類投資占54.7%。表明中國企業開始有能力采用這種跨國投資的主要方式。近幾年中國外匯儲備增加較多,有利于企業對外投資。
5、全球投資活躍
服務業擴大開放是突出特點。亞洲、拉美、中東歐許多國家的服務業都著力吸引外資。目前,印尼、韓國和泰國允許外資銀行100%控股本地銀行;菲律賓允許外資銀行占50%的股權;馬來西亞規定對外資銀行保持30%的股權上限。到2003年底,韓國主要的7家國內銀行外資股權占比分別為73.6%、4.5%、37.2%、51.8%、71.0%、89.1%和48.6%。開放趨勢刺激了服務業投資大幅增加,比重已占全球投資三分之二以上,是全球投資活躍的主要原因。
6、其它國家的競爭
近幾年,南亞、東亞、拉美和中東歐國家以各種措施加大吸引外資的力度。其中一些國家的投資環境和優惠政策類似于我們前些年的情況,對外資產生了較強的吸引力。我們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將面對更加競爭的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