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選)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韓秀峰研究員在《2008科學發展報告》中發表了一篇題為“巨磁電阻效應的物理發現及其應用——200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評述”的文章,文章回顧了巨磁電阻效應的發現和發展歷程,指出了這一發現的重要意義,并展望了其發展方向和前景。
文章首先介紹了巨磁電阻效應的發現過程,1988年前后德國科學家彼得?格林貝格爾(Peter Grünberg)和法國科學家阿爾貝 費爾(Albert Fert)領導的實驗室,分別發表了具有代表性的論文,他們在人工合成的納米磁性多層膜材料(如Fe/Cr/Fe和[Fe/Cr]n)中先后發現了層間反鐵磁耦合作用和巨大的磁電阻效應(GMR)。因此,他們在物理學界贏得諾貝爾物理獎。
然后文章介紹了巨磁電阻效應的原理和應用情況。基于GMR和TMR新型磁電阻器件更是廣泛應用于生活、科研、生產、工業和國防等領域,創造了新的信息采集、存儲和處理的GMR和TMR時代。
最后文章介紹了巨磁電阻效應的發展前景。近十幾年來,GMR和TMR新型磁電阻材料及其物理研究已成為全世界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政府競相投資、大力扶持發展的最新研究領域。下一個實用化并有可能實現大規模產業化和市場的是基于磁性隧道結(TMR)的磁隨機存儲器(MRAM)。它將給計算機和信息技術(IT)等產業帶來更大的發展動力、創造新的存儲和邏輯器件工作方式、并造就更具發展前景的國際市場,促進IT產業和經濟的發展。(摘自中國科學院“科學發展報告”課題組撰寫的《2008科學發展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