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耕地面積變化情況(資料圖片)
新一輪土地規劃修
編絕不為所謂的更高發展速度提供用地,各地如果有更高的發展需求只能通過集約用地解決。
“這一輪規劃可以保證經濟總量翻兩番的用地需求,保障經濟平穩快速增長,但絕不為超越‘搞大’既定目標的所謂更高發展速度提供用地”。
新一輪土地規劃修編的擔綱人之一、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委員會主任胡存智針對一些地方希望利用此輪規劃修編擴大用地指標這樣表示。
新一輪土地規劃(從2006年到2020年)修編,目前正按照國務院領導提出的“用地要一分一厘算,而不是一分一畝”的要求加緊編制中,圍繞著如何守住18億畝耕地底線,各方正群策群力。
要確保這一底線,意味著從目前到2020年我國耕地減少量必須控制在2700萬畝以內,其中包括相當比例的生態退耕和農業結構調整,這個數字不及“十五”期間耕地減少量的1/3;也意味著基本農田不能動,建設用地規模要壓縮,但東部要率先實現現代化、中部要崛起、西部大開發、東北要振興,基礎設施要跟上、新農村建設要推進,幾乎所有地區都有加快發展的用地“正當理由”。
如何既不突破底線,又確保發展,近期相關主管部門連續召開專家務虛會。
為何死守18億畝耕地
“18億畝耕地是一個標志。”胡存智認為,“保18億畝耕地不是單純的指標問題。中央領導說18億畝不保,17億畝也守不住。這個道理很深刻”。
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是整個土地利用規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此輪修編工作的焦點。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鳳榮認為,“規劃是一個目標,也是一種價值取向,在現今的形勢下,中央政府再不提耕地保護,就沒有人提了。地方政府的價值取向有很多現實性,各級政府都有自己的發展目標,糧食安全這個問題只有靠中央政府提出來。”
事實上,在修編過程中,有些地方和部門提意見認為,基本農田太多了,保護的面積太大了。目前,全國的耕地保有量為18.27億畝,但全國每年糧食播種面積大概只在15億畝多,因此有觀點認為耕地沒有必要保18億畝那么多。“問題是,一旦耕地低于這個數,就沒有任何彈性了”,胡存智指出。
據國土資源部中國土地勘測規劃研究院副院長謝俊奇介紹,18億畝這個數字是經過有關部門科學測算過的。預計到2020年,中國人口有可能達到16億,考慮到我國的人均消耗糧食量、耕地質量,以及平均畝產等要素,要保障糧食安全,18億畝是底線。
此輪規劃修編的規劃年限是2006年到2020年,正是實現我國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階段,綜合實力將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GDP翻兩番,工業化和城市化基本實現。在這一過程中,即使采取了嚴而又嚴的控制措施,各項建設還將不可避免地占用一定數量的耕地,而適宜開墾的后備土地資源又面臨日益匱乏的困境。耕地資源形勢嚴峻,迫切需要全國上下真正樹立起危機意識。中國科學院陳百明研究員說:“現在大家都還沒有危機意識。最多是在會上說說,沒有落實到行動上。我們要通過規劃修編,樹立起人們的危機意識。”
但從目前的現狀來看,一些地方保護耕地的意識呈逐漸弱化的態勢。“為什么大家不重視糧食安全?是因為當前糧食還是安全的,還有些積蓄,不至于今天吃了明天沒有,因而沒有緊迫感,也沒有長遠的憂患意識。”中科院院士陸大道指出,“特別是沿海地區的領導,都認為糧食安全不是問題,有GDP可以買嘛。”
在專家們看來,弱化的耕地保護意識似乎更危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