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由軍轉民、還頗有神秘色彩的核電領域,國有資本、國有企業長期以來一枝獨秀。而當前,鼓勵民間投資,特別是民營資本進入交通、能源、電信等能源領域,又是熱門話題。
近日,國內核電主力軍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與浙江省政府舉辦了首次核電關聯企業合作信息對接發布會,165家浙江企業與中核集團下屬企業的130名代表洽談對接。民資觸核電,能有多少火花,值得拭目以待。
核電大省“溢出效應”小
浙江是核電大省,創下了中國乃至世界核電史上的多個第一:首座國產核電站秦山一期核電站、首座國產商用核電站秦山三期核電站、首座國內商用重水堆核電站秦山三期核電站,全球首座A P1000核電站三門核電站也落戶在浙江。目前,浙江全省投產的核電機組裝機容量310萬千瓦,在建580萬千瓦。
在浙江,核電對地方經濟的拉動顯而易見。浙江已建在建的核電站均屬中核集團。據統計,到2010年,中核集團在浙核電企業向浙江省繳納地方稅收將超過16億元,向浙江各地銀行累計融資超過200億元,貸款合同額達到44億元人民幣和37億美元。而生態賬和能源賬也值得一算,浙江是能源小省,核電能為當地提供清潔電力。
但是,浙江核電的關聯產業和服務業卻進展不快。據浙江省發改委、浙江省能源局介紹,浙江有150多家規模以上的能源裝備生產企業,年產值近360億元,但是具備核資質的企業不到30家。
浙江省海鹽縣境內的秦山核電基地舉世聞名,同時當地的緊固件產業同樣執全國之牛耳,螺絲螺栓等緊固件產品素稱“工業的大米”,但是海鹽緊固件的“催生婆”并不是1985年開工起步的秦山核電基地,而是承接了上海的產業轉移。
2008年底,秦山核電站擴建項目方家山核電工程作為國家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首批項目開工,工程總投資260億元,逾80%的國產化率為國內之最。秦山核電公司總經理何小劍說,浙江企業拿到的合同只有2億元左右。
浙江省永康市是著名的中國五金之都,永康商人呂宏偉從2002年起開始從事核電行業工程物資配套,如今全國各個熱火朝天的核電工地上都有宏偉公司的“工業超市”,但是他也坦言,永康五金產品能進入這一特殊超市的并不多。
資質攔路“蛋糕”成“畫餅”
據國家能源局最新透露,目前我國正在對2020年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進行調整,根據目前的工作部署,到2020年,我國核電裝機目標保守看大概為7000-8000萬千瓦。
這將是一塊如何夸張也不會過分的蛋糕。中核集團規劃發展部主任曹述棟說,到2015年,中核集團在主導的核電建設領域將累計投入5000億元,將帶動相關企業投資近2萬億元人民幣。在“十二五”期間,中核集團在核燃料循環領域的建設投資將達到550億元,又將帶動相關產業投資近2200億元。
而核電建設的主陣地再一次落在浙江。中核集團目前在建核電裝機逾800萬千瓦,其中580萬千瓦在浙江的方家山和三門兩大核電工程。而到2020年,浙江核電裝機要超過3000萬千瓦,占到全省裝機比例的30%。
但是,核能的特殊性又給核電市場鋪設了一條高門檻,只有越過門檻的企業,才有資格入席分羹。我國對運營單位實施嚴格的許可證制度,核工程施工和核設備制造也要具備相應的資質。從事核設備設計、制造和安裝的單位都要按照法規向核安全局提出申請,提交申報材料并接受評審,最后才能得到為期5年的許可證,期滿重新申請。
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是較早進入核電建設的一家民營企業,目前企業為國內多家核電站提供消防系統設計和系統集成。公司總經理助理裘先仁告訴記者,核電的要求確實很高,以管道為例,對內徑、外徑、壁厚、機械性能等方面都有嚴格的標準,也無怪乎許多民企只能望核興嘆。
而據記者了解,目前民企要邁過核電門檻也出現了類似于“22條軍規”的現象。有專業人士分析說,按照現行法規,沒有業績就沒有資質,但是沒有資質就不可能在核電領域取得業績。過不了核資質的門檻,再美味的“蛋糕”也只是“畫餅”。
民企“聯核”需外力更需內力
今年3月初,浙江省與中核集團達成了合作共識,雙方將在核電項目開發建設、裝備制造業提升、工程設計和建設、人才培養與科技研發開發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共同參與編制浙江核電發展規劃和核電關聯產業規劃,建立戰略合作協調機制。
中核集團還將幫助浙江企業提升核電設備供應和技術服務能力。曹述棟表示,核電及其關聯產業是典型的技術密集型產業,對生產技術、人才素質都有較高的要求,中核集團將提供技術、人才支持,幫助更多浙江企業了解核工業,了解核安全文化,為他們跨過核門檻鋪路搭橋,從而獲得核資質。
而浙江一些縣市也開始培育當地的核電產業。龍游縣將是浙西核電項目的所在地,縣發改局局長鄭益洪介紹說,核電產業已經成為龍游明確培育的新的經濟增長點,目前已經有十多家企業正在積極“聯核”。
“我們不希望核電站成為經濟孤島,因此正在努力培育企業朝核電配套產業方向發展,鼓勵他們的積極性,”鄭益洪表示,“目前龍游沒有產業優勢,但是要爭取在項目開工的時候,初步形成優勢。”
對此,浙江省核學會秘書長夏元初認為,民企“聯核”既要外力拉動,更要內力推動。他建議企業不妨算一算長遠賬,企業進軍核電短期內投資巨大,但是卻能積累下人才、技術和管理的寶貴財富,增強競爭力。
“核電訂單一時沒有,但是爭取火電訂單同樣有優勢。像杭州一家企業進入核電領域后,十年沒有大單,現在一下子就拿到了中廣核的六個項目。”夏元初說。
而裘先仁也認為,“聯核”的決心在于企業家,而一旦跨過門檻,前方就是市場的藍海。“核電設備技術要求高,難度大,但是競爭少,利潤高,是值得闖一闖的。”(記者馮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