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世界現代化的國際體系的變化趨勢
世界現代化的國際體系是以“國家現代化為結構單元”的世界現代化的國際體系,可以簡稱為“世界現代化體系”。世界現代化的國際體系是國家層次的國家現代化和國際體系層次的國際競爭的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國家現代化和國際互動(國際現代化)的結果。下面重點討論國際體系的結構變化,關于國際體系中的(世界范圍的)國家現代化將在后面專題討論。
首先,根據人均GDP(PPP)指數分組,1700~2005年期間的國際體系的結構基本穩定。經濟發達國家比例約為12%~20%,中等發達國家比例約為12%~36%;初等發達國家比例約為17%~43%,欠發達國家比例約為30%~55%(表1-30)。經濟發達國家的名單見附表1-3。
表1-30 1700~2005年世界現代化的國際體系的結構(根據人均GDP分組)
項目
|
1700
|
1750
|
1820
|
1870
|
1900
|
1960
|
1980
|
2000
|
2001
|
2005
|
國家數量(個)
|
104
|
..
|
104
|
104
|
104
|
104
|
100
|
129
|
129
|
130
|
經濟發達國家
|
13
|
..
|
13
|
12
|
15
|
17
|
20
|
20
|
21
|
21
|
經濟中等發達國家
|
37
|
..
|
15
|
14
|
12
|
20
|
20
|
26
|
25
|
28
|
經濟初等發達國家
|
20
|
..
|
45
|
21
|
25
|
25
|
21
|
22
|
23
|
24
|
經濟欠發達國家
|
34
|
..
|
31
|
57
|
52
|
42
|
39
|
61
|
60
|
57
|
國家比例/(%)
|
100
|
..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經濟發達國家
|
13
|
..
|
13
|
12
|
14
|
16
|
20
|
16
|
16
|
16
|
經濟中等發達國家
|
36
|
..
|
14
|
13
|
12
|
19
|
20
|
20
|
19
|
22
|
經濟初等發達國家
|
19
|
..
|
43
|
20
|
24
|
24
|
21
|
17
|
18
|
18
|
經濟欠發達國家
|
33
|
..
|
30
|
55
|
50
|
40
|
39
|
47
|
47
|
44
|
注:根據人均GDP(1990年價格國際美元)指數分組。分組標準:高收入國家(或西歐12國)人均GDP指數的平均值為100,經濟發達國家人均GDP指數大于或等于80,經濟中等發達國家人均GDP指數小于80但大于世界平均值,經濟初等發達國家人均GDP指數小于世界平均值但大于世界平均值的一半,經濟欠發達國家人均GDP指數小于世界平均值的一半。
其次,根據現代化指數分組,1960~2005年期間的國際體系的結構基本穩定(圖1-10)。發達國家的比例約為13%~15%,中等發達國家的比例約為12%~21%;初等發達國家的比例約為25%~35%,欠發達國家的比例約為33%~45%(表1-31)。一般而言,發達國家屬于當年達到現代化水平的國家。發達國家和現代化國家的名單見附表1-3。
其三,根據第一次現代化程度分析,在1960~2005年期間,完成第一次現代化的國家數量和國家比例在增長(圖1-11)。完成第一次現代化的國家數量從2個上升到34個,完成第一次現代化的國家比例從2%上升到26%。
其四,根據現代化階段分析,在1960~2005年期間,進入第二次現代化階段的國家數量和國家比例在增加(圖1-12),處于第一次現代化階段的國家數量和國家比例從上升到下降,處于傳統農業社會的國家數量和國家比例在下降。進入第二次現代化的國家數量從0個上升到28個,國家比例從0%上升到21%。
(4)世界現代化的人口結構的變化趨勢
世界現代化的人口結構是“以國家人口為分析單位”的世界現代化的人口結構。一般而言,國家內部發展具有不平衡性,“以現代化水平為分析單位”的國家內部的人口結構的數據很難獲取。“以國家人口為分析單位”的世界現代化的人口結構分析,并不能完全反映世界現代化的人口結構的真實情況。這種分析只有一定參考意義。
首先,根據現代化指數分組,在1960~2005年期間,世界現代化的人口結構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圖1-13)。發達國家人口比例從約20%下降到14%,中等發達國家人口比例從約13%下降到9%;初等發達國家人口比例從約12%上升到39%,欠發達國家人口比例從約55%下降到42%。人口結構變化,一方面與現代化進程有關,一方面與不同國家人口增長率有關。1960年以來,發達國家人口增長率下降,有些發達國家出現人口負增長。
其二,根據第一次現代化程度分析,在1960~2005年期間,完成第一次現代化的人口數量在增長,人口比例有波動(圖1-14)。完成第一次現代化的人口數量從約2億上升到約11億;完成第一次現代化的人口比例,1960年約為7%,1970年約為20%,2005年約為18%。
其三,根據現代化階段分析,在1960~2005年期間,進入第二次現代化的人口數量和人口比例在增加(圖1-15);處于第一次現代化階段的人口數量在上升,但人口比例先升后降;處于傳統農業社會的人口數量和人口比例在下降。進入第二次現代化的人口數量從約2.3億上升到9.5億,人口比例從約7%上升到15%;處于第一次現代化的人口數量從約18.5億上升到50.6億,人口比例從約67%上升到87%,然后下降到81%;處于傳統農業社會的人口數量從約9.2億到2.3億,人口比例從約33%下降到4%。1960年和1970年中國農業勞動力比例超過80%,根據分類標準屬于為傳統農業社會;中國人口占傳統農業社會人口的比例比較大。
|